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师尊再爱我一次 > 第2章 修行

第2章 修行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一场春雨,让京城的空气都润了。

湖畔的柳树抽出了嫩叶,此刻皆披挂着点点水珠,显得翠嫩欲滴。

巷子里,小乞丐抬头见雨歇了,忙从破屋檐下探出身子来。他打量四周,就见那桥头人来人往,便赶紧从旁边拿起自己的破碗,仔细揣在怀里,快跑两步到桥头,寻了处人多的地界儿,放下家伙事儿就准备行乞。

也不知道这京城最近怎么了,是有什么文人诗会,还是碰上哪家的达官贵人出游?总之甭管雨多大,街上随时都能见着人,放在之前可见不着这么热闹。

想到这,小乞丐心中一喜,要知道人一多了,讨到钱的机会也就多了,就看桥头这好地方,今天起码不得讨到十来个铜板。他越想心里越美,从怀里掏出块黑漆漆的破布,宝贝似的平整铺在地上。

“哎呦!”

小乞丐正闷头忙活呢,就听到头顶有人惊叫一声。

他抬头一看,只见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小堂倌此刻正四仰八叉地坐在地上,捂着脑门子直哼哼。那小堂倌旁边还站着个身穿黑衫的公子哥儿,身形高大,模样板正,眼瞅着不是个好脾气的。

小乞丐心想,这可有的瞧了。敢情是这小堂倌光顾着赶趟儿,脚下不长眼,结果一脑袋跟人家公子哥儿撞了个满怀。

看这一地鸡飞狗跳的,估计小堂倌也摔得够呛。只见食盒盖子飞了老远,菜差点洒了一地,人在地下坐半天也不起来。

他再一瞧那公子哥,倒是气定神闲,跟没事人似的。他见公子哥没注意到自己,又细细打量,便见那公子面如冠玉,双目深邃,恰似青松般身姿挺拔,再加上一身清逸打扮,更是风姿卓绝,该是哪家府上的小少爷。

小乞丐心里不禁嘀咕:看模样儿就知道是个不好惹的,叫那不长眼的撞上了,真是活该!

他正等看热闹,结果半天过去,耳边却迟迟没传来喝骂声。

他好奇的很,斜了眼珠偷偷一瞥,就见那公子哥儿非但没发火,反倒是弯腰捡起了那飞出去的食盒盖,又亲自把摔倒的小堂倌扶了起来,看着小堂倌不迷糊了,还把食盒盖子递回给他。

大好人啊。

那小堂倌见这公子没追究的意思,哪管自己撞得七荤八素,连忙从他手里接过盖子,“啪”地一下盖紧,结结巴巴地道了歉后,立马拔腿就跑。生怕再耽搁片刻,这公子就改了主意,自己只能吃不了兜着走。

可是,经过刚才一撞,小堂倌脑袋此刻还晕乎着,脚下似乎也不太听使唤。食盒的盖子压根没盖紧,他踉跄间绊了一脚,盖子竟又飞了出去。

他又尴尬地跑过去,把盖子拾起来紧紧扣上,歪歪扭扭地消失在街角,模样狼狈得很。

小乞丐看着,心里暗笑不已。

正当那小乞丐胡思乱想时,他忽然瞥见地上有东西在闪着光。他心下好奇,凑近一看,发现竟是一块断了半截的玉佩。那玉佩上的花纹盘绕精细,且通体材料晶莹剔透,怎么看怎么值钱,八成是块仙家的护身符。

小乞丐心里一阵激动,这么贵重的物件,该是那公子随身戴的。刚才被小堂倌撞得那么狠,这玉佩掉地上摔成几截也不奇怪。

他心想着这可是个讨赏钱的好机会,便2立马捡起最大的那块,叫住那公子,寻思讨个铜板晚上开开荤。

“公子!您的玉佩......”

那公子闻声回头,目光落在小乞丐手中的碎玉上,神情微微一怔。

谁料他只是愣了片刻,随后便从腰间摘下另一半完好的玉佩,温声道:“多谢提醒。这另一半也送你吧。”

小乞丐傻了,半天后才颤巍巍地接过玉佩,心里又惊又喜。

什么意思?自己只是提醒他东西掉了,他就直接把这么个值钱玩意儿送给自己了?

刚还夸这小公子哥是个谦谦君子,呵......想不到竟然也是个败家子!

虽说护身符少了一半可能就不灵了吧,但好说歹说也是块玉啊,拿去换几个钱也够吃好几顿了!

也不知道是谁家府上的阔少爷,可真是个败家玩意儿!

心里暗骂归暗骂,小乞丐面上却一脸笑。他连连道谢,恨不得当即给那公子磕两个响头。

可那公子却没多说,言罢便款步离去。

小乞丐此刻只顾得宝贝自己手里这玉佩,哪里还管那公子的去向。他小心翼翼地用袖子反复擦拭玉佩,生怕又卒瓦了。擦干净这一块大的,他忙不迭地蹲下身来,把地上碎成几瓣的玉渣子一一拾起,裹在破布里包得严严实实,连块芝麻大的玉屑都没放过。

他瞅了瞅四周,见无人注意到自己,把破布死死揣在怀里,心满意足地溜上街,嘴里还不住嘟囔:

“真是天下之大,无奇不有......等当了这玉,爷爷我也过几天有钱人日子!”

###

穿过一段曲折的鹅卵石小路,林间的静寂偶尔被清脆的鸟鸣和几声轻笑打破。

只见方才那公子缓缓步入一座高墙围成的幽静庭院。

庭院之中,春光旖旎,花木扶疏,生机盎然。

又绕过几条幽径,花草葳蕤中便显现出一座精致的四角木亭。亭子四周缠绕着藤萝。翠绿如屏,将这片天地隔绝于世外。

这茶楼虽藏于繁华之中,却以清幽雅致吸引不少文人雅士,自然也是价格不菲。

亭下,两位身着长衫的男子正对坐于一张宽敞的茶案前,谈笑风生。听见来人的脚步声,两人便起身相迎。

“宋兄今日可是迟到了啊。”一身浅灰长衫的男子上前,含笑说道,“不过幸得此茶正逢第二泡,色香味俱佳,再晚些,恐怕就要失了茶香了。”

刚才桥上那黑衣公子正是宋澄碧。

提及宋澄碧,只道宋家背景显赫,祖祖辈辈皆为朝廷栋梁,追溯至其太祖父辈,更是京城中权倾一时的重臣,深得民心,百姓几欲为其立祠以表敬仰;其祖父亦是户部高官,深受百姓爱戴,每逢出行,皆被夹道相迎;及至其父,虽官职稍逊,却也是朝廷中人,只是仅在京城做个芝麻小官。

可到了宋澄碧这代,却是想做官也没门路。几年里,宋老爷子的礼一筐筐送出去,却一年到头也没个回信儿。

原因无他,自打灵丹妙药的价格被打下来,百姓们的寿命是越来越长。可这官职是终身制,老一辈的都稳坐钓鱼台,新人哪有机会登堂入室?

要说宋澄碧也算是个郁郁不得志的。他自幼才华横溢,十几岁时远赴他乡求学,一读就是十来年,本以为学成归来可以大展拳脚,怎奈何“笔底明珠无处卖”。人是回来了,却没个合适的差事。

做官吧,没门路;当个教书先生吧,他又教不好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:我也没想到竟然有人这个都学不会,不理解那些学生。

宋老爷子一看:算了,在家闲着吧。等有机会了再说。

宋澄碧也是个闲不下来的,虽说不出门见官场,却天天照旧读书写字,不曾懈怠。

日子一晃,便是三年,他都二十一了。

任是谁被这么磨着,都该明白:这世间最不值钱的,便是那没头没尾的努力;而最值钱的,却是那努力的机会。这三年来,自己几番折腾却未得志,心中再是怅然,也只得告诉自己一切看开。与其天天在家作些酸诗,还不如出去走走,和旧同窗喝喝茶说说闲话,省的再把心思全压在那些得不得的事儿上,晚上燥得翻来覆去睡不着。一切净等老天爷安排便是。

扯回来。

宋澄碧见到二人,便含笑躬身,拱手行礼道:“今日路上比往常挤了点,因而耽搁了些时辰,还望朱兄、李兄海涵。”

“害!说是近日青云观要举行收徒大会,咱这京城里外那是人挤人,我走在街上都得收着肩呢。”李兄接过话茬,一边给宋澄碧斟茶一边解释道,“你是不知道啊,现在去酒楼,想定个菜都得提前三天呢。”

“收徒大会?”宋澄碧落座,听到这话头,眉头一挑。

其他两人也跟着落了座。听到宋澄碧这话,另一位朱兄也笑着打趣道:“宋兄日夜埋首书卷,自然是心无旁骛,哪里有闲情关注这些事?”

他继续说道:“青云观号称咱们青云州第一道观,每二十年一次大会,招收天下门徒,这等盛事,想不到宋兄竟然不知。”

宋澄碧心中诧异,便回应道:“青云观我自是知道,只是不曾想到这收徒大会竟这么大阵仗,京城还远隔着那道观几百里,竟也如此热闹。”

李兄不紧不慢地续上茶水,接着说道:“诶!这话说得。人家青云观可是千年大派,修的各路仙法也是出了名的厉害,别说咱们了,连那些个高门大户都巴不得攀上关系呢。你就光说人家下院随手卖的什么符啊咒的,多少人都抢着要呢!”

他呷了一口茶,漫不经心道:“你就说人家多有本事吧。看看咱们这些凡夫俗子的,活到七老八十就该下不来炕了,可人家道观里随便一个外门小道士,活个几百年还能精神着呢,又飞天又遁地的,脑袋上连根儿白头发都见不着。”

“再说,你腰上挂的那对玉佩,不就是青云观下院里出的?......诶?宋兄,你玉佩呢?”李兄随口一瞥,却见宋澄碧腰间空空如也,忍不住惊奇地问道。

宋澄碧神色淡然,只是平静地接过茶,轻轻吹散茶面上的热气,浅啜了一口,不疾不徐地说道:“路上不小心摔坏了一半,索性将另一半送人了。”

“不是......这玉佩你戴了这多年,就这么送了?”朱兄听了这话,也不由得惊讶地追问。

宋澄碧却仍不为所动,语气平静如叙家常:“东西无用便是累赘,何必多此一物。”

他又轻抿一口,感受着淡淡茶香在口中回荡,“确是好茶。”

朱兄苦笑着摇了摇头:“话虽如此,哪怕不留着,这玉佩也值些银两,何必就这么白送了?”

“太麻烦。”宋澄碧随口应道,目光却一直停留在茶盏上。他凑近茶杯轻轻一嗅,感受到第三泡茶的清淡香气,更觉醇厚,便叹道:“这第三泡茶虽淡,但香气却愈发淳冽了。”

见宋澄碧只专注于手里的茶,二人便识趣地止了此话题。亭外风送轻云,三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。

谈及青云观的收徒大会,朱兄轻晃茶盏,跟着搭腔道:“说起这青云观的收徒大会,幼时家母还曾特意请了位青云观的外门道士为我算命。彼时那道士言我天资卓越,若自幼修行,来日必道业有成。只可惜我后来听了我老爹的话,自此‘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’,长大之后再未涉足过了。唉,倘若当年我随那位老道长一同修行,那二位今日见我,恐怕还得尊称一声‘道长’了。”

“怎的,后悔了?”李兄接过话茬,调侃道。

朱兄捻了捻手中的茶盏,叹道:“有点吧。人嘛,都是对没选的那条路耿耿于怀。尤其是这些年来,我浑浑噩噩度日,更觉得时光虚度,心中憾意难平。”

“现在有时候做梦,还能梦见自己驾鹤遨游、逍遥自在。唉,可惜梦终究是梦,没可能喽!”言罢,他仰头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,神情怅然,恍若喝下一杯烈酒。

宋澄碧却拦住了他的话头 ,“修行还在乎早晚?天可补,海可填,南山可移。日月既往,不可复追。你若有心修行,何不现在就开始。纵使过去错失良机,也好过再蹉跎将来。”

朱兄闻言,苦笑道:“人生于世,牵绊甚多。修行不修行的,我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了。”

宋澄碧听着朱兄的话,略有微词。他抬手轻轻掸去盏边的茶渣,不以为然地说道:“何必多虑?若你心有所动,即刻起便通读古籍,待明晨早霞初升时静心打坐,闲时便锻炼筋骨,得一线明悟便深钻心法,洞察奥义便炼制丹药。待修行之路有所感、有所进,便出关历练,查漏补缺,日积月累,只待技艺精进,总比在这唉声叹气强。”

“此言极是!”李兄朗笑,“朱兄啊,谁说唯有诵经打坐、习武炼丹方为修行?依我看啊,砍柴做饭、读书写字,皆是磨砺心性的事。你如今为我们沏茶,手法也需内力调和,这不也是修行之一嘛?”

说罢,他举杯戏谑一笑,“朱道长,请续茶!”

三人正谈笑间,侍女进来轻声通禀道:“宋公子,您点的菜已送到了,可要让那堂倌现在端进来?”

宋澄碧微微颔首,随口应道:“进来吧。”

侍女朝外面招了招手,小堂倌便急匆匆地提着食盒进了亭子。

小堂倌甫一进门,目光轻扫,只见桌前端坐一位身着黑衣的公子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