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八零年代:签到系统带我起飞 > 第35章 药膳

第35章 药膳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接手陈老的病历,林婉儿感到了沉甸甸的分量。

这位陈老,全名陈建勋,退休前是市里某个重要部门的领导,如今却被多种慢性病折磨得形销骨立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慢阻肺、糖尿病,几乎老年人能得的常见病他占全了。这次入院,是因为持续的腹胀、食欲极差,整个人精神萎靡。病历上记录着厚厚一沓检查结果和用药调整,西医的手段用了个遍,中医科这边也换了几轮方子,效果始终差强人意。

第二天跟随李国手查房,林婉儿第一次见到了这位陈老。他靠坐在病床上,头发花白稀疏,面色晦暗,眼袋浮肿,嘴唇也没什么血色。李主任上前询问:“陈老,今天感觉怎么样?胃口好点没?”

陈老缓慢地抬起眼皮,声音有气无力:“还是老样子…吃不下,肚子胀。”

“晚上睡得好吗?”王德斌医生也上前一步,观察着他的舌苔。

“咳咳…睡不踏实,老醒。”陈老说着,又咳嗽了几声。

李主任和王医生仔细询问了二便情况,又切了脉,讨论了几句用药的微调。整个过程,陈老显得很被动,问一句答一句,眼神里没什么光彩,透着一股深深的倦怠和对自身状况的无望。

林婉儿站在后面,安静地观察着。她注意到,无论是李主任还是王医生,问诊都非常专业细致,但似乎都围绕着具体的症状打转:腹胀怎么调,失眠怎么治,咳嗽用什么药。这当然没错,对症下药是基本原则。但看着陈老那明显低落的情绪,以及病历上反复提及却始终改善不大的消化问题,她脑子里冒出了别的想法。

【这不光是器官的问题了…典型的身心疾病。长期的慢性病消耗,加上退休后的失落感,精神垮了,身体怎么可能好?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他这胃口不开,营养跟不上,吃再多药也吸收不了,恶性循环。】

她想起在现代医院轮转时,接触过不少类似的老年患者,除了药物,心理支持和营养干预同样重要。【心理疏导…营养支持…八十年代好像不怎么提这个。】

查房结束,回到办公室,李国手正在调整陈老的处方。林婉儿犹豫了一下,还是走了过去。“师父。”

“嗯?有想法?”李国手抬起头。

“师父,我看陈老的病历,还有刚才查房的情况,”林婉儿组织了一下语言,“我觉得陈老除了身体本身的病痛,情绪状态对病情影响很大。他长期情绪低落,忧思伤脾,这会不会是他消化功能一直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?”

李国手放下笔,看着她:“嗯,你注意到了这一点,很好。情志因素确实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面。之前的方子里,也考虑了疏肝理气、健脾安神的药物。”

“我是想,”林婉儿继续说,稍微放低了声音,“除了药物,我们能不能…就是…多跟他聊聊天,开导开导他?还有,他的吸收功能太差了,单纯用药效果有限,能不能给他做点特别的、容易消化吸收又有营养的药膳配合治疗?”

“开导?药膳?”李国手沉吟了一下。王德斌也停下了手里的活,看向林婉儿。

“心理上的开导,我们医生平时也会做,但系统的疏导,现在医院里还没这个条件。”李国手解释道,“至于药膳,想法是好的。但要针对陈老这么复杂的体质,配伍必须非常精细,不能随意乱来,否则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。”

“师父,我知道药膳需要谨慎,”林婉儿赶紧表态,“我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查阅古籍和资料,根据陈老的具体情况,设计几款健脾开胃、安神补脑、容易吸收的药膳方子,写出来您和王医生先审核。至于开导…我就是想,能不能多花点时间陪他聊聊家常,听听他的心事,也许能让他心情舒畅一点?”

李国手看着自己这个新收的徒弟,她眼神清澈,语气诚恳,提出的想法虽然在当下显得有些“超前”,但确实是从患者整体出发考虑,符合中医“治未病”和调理整体的思路。他想了想,看向王德斌:“老王,你看呢?”

王德斌点了点下巴,没说话,算是默认。

李国手这才对林婉儿说:“行,那你先去研究药膳方子,拿来我看看。跟病人沟通也要注意方式方法,不要干扰正常治疗。记住,一切都要在我的指导下进行,有不确定的地方,随时问。”

“是!谢谢师父!”林婉儿心里一喜,立刻应了下来。【小case,hold住!先从药膳入手,这个我熟!】

接下来的几天,林婉儿一有空就扎进医院的图书室,翻阅关于药膳、食疗的古籍和现代中医杂志。她结合脑子里现代营养学的知识——哪些食材富含易吸收的蛋白质、维生素,如何搭配能促进消化酶分泌,同时又符合中医健脾益气、和胃安神的原则。

她精心设计了几个方子:比如用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小米熬制的【四神健脾粥】,取其健脾益气、固肾涩精之效,且口感软糯易消化;还有用黄芪、当归、枸杞炖的【芪归乌鸡汤】,补气养血,适合陈老气血两虚的状态,但用量都经过仔细斟酌,避免过于滋腻;甚至还有一道用茯苓、酸枣仁、百合做的【安神茯苓糕】,作为午后点心,宁心安神。

她把详细的配方、制作方法、适用理由写得清清楚楚,交给了李国手。李国手和王德斌仔细研究了一番,对方子的配伍和思路表示认可,但也再三叮嘱,要少量试用,密切观察反应。

拿到师父的许可,林婉儿开始尝试与陈老进行更深入的沟通。她不再像其他医护人员那样,每次去都只问“今天感觉怎么样”“药吃了吗”,而是挑一些轻松的话题。

“陈老,今天外面天气真好,阳光暖洋洋的。”

“听说最近百货大楼进了不少新东西,我妈还念叨着想去看看呢。”

“陈老,您退休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呀?听王护士说您以前可厉害了。”

起初,陈老只是淡淡地应几声,没什么兴趣。但林婉儿并不气馁,每天都抽点时间过去坐坐,有时帮他掖掖被角,有时给他读读报纸上有趣的新闻,有时就静静地听他偶尔抱怨两句身体的不适。她发现,陈老的心结主要在于退休后的巨大失落感,觉得自己从一个受人尊敬的领导变成了没用的病人,加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焦虑,才导致情绪如此低落。

她便换了个角度:“陈老,您看您现在虽然身体不舒服,但也是难得清闲下来了。以前工作那么忙,肯定有很多想做没时间做的事情吧?比如下下棋,听听戏?”

“唉,现在这样子,还有什么心思搞那些…”陈老叹气。

“那可不一定,”林婉儿笑着说,“等您身体好点了,咱们医院后面小花园环境挺好的,到时候可以去那边晒晒太阳,跟其他老同志聊聊天。我听说隔壁病房的张大爷棋下得可好了,您要是感兴趣,改天我介绍你们认识认识?”

她就像个邻家晚辈一样,耐心、温和,不急不躁。渐渐地,陈老对这个总是笑眯眯、说话轻声细语的小林医生,态度软化了许多。他开始愿意多说几句话,甚至偶尔会主动问问外面的情况。

时机成熟,林婉儿便将精心准备的药膳端了过来。“陈老,这是李主任特意让给您做的药膳粥,您尝尝?味道很清淡,容易克化,对脾胃有好处。”

陈老看着碗里熬得软烂的小米山药粥,闻着那股淡淡的清香,犹豫了一下,还是接了过来,小口地尝了尝:“嗯…还行。”

林婉儿见他愿意尝试,心里松了口气。接下来的几天,她每天都按时将审核过的药膳送去,有时是粥,有时是汤羹,有时是小点心,量都不大,但都做得精细可口。

又过了几天,李主任和王医生再次查房时,奇迹似乎悄然发生了。

“陈老,今天胃口怎么样?”李主任照例询问。

陈老这次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顿了一下,才开口,声音似乎比前几天多了一点力气:“嗯…这几天,好像是能多吃下小半碗粥了。肚子胀的感觉,也轻了点。”

“哦?”李主任和王医生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讶异。

“那晚上睡得呢?”王德斌追问。

“睡得…也稍微安稳了些,夜里醒的次数少了。”陈老自己似乎也觉得有些意外。

李主任又仔细给他切了脉,看了舌苔,虽然整体脉象仍然虚弱,但比起之前的沉涩,似乎多了一丝缓和之意。他点点头,没多说什么,但看向旁边林婉儿的眼神里,多了几分赞许。

走出病房,李国手对林婉儿说:“你那个药膳,看来有点效果。继续用,但还是要密切观察。”

王德斌也难得地补充了一句:“心思用对了地方。”

林婉儿心里高兴,脸上却保持着谦虚:“是师父和王医生指导得好,方子也是您们把关的。”

【哎呦,不错哦!总算有点进展了!】

这细微的变化,自然也落在了有心人眼里。赵强看到林婉儿端着特制的小碗进出陈老的病房,又听到护士们私下议论说陈老最近状态好了些,似乎跟林婉儿弄的那些“特殊吃食”有关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他看看林婉儿那张愈发受到重视的年轻脸庞,再想想自己,论资历比她老,论关系也经营了不少,可风头却渐渐被这个黄毛丫头盖过。一丝阴暗的念头在他心底滋生,他琢磨着,得找个机会,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一点颜色看看。

陈老的病情虽然只是迈出了一小步,但这积极的改变,无疑给整个治疗团队注入了新的希望。林婉儿捧着空碗从病房出来,脚步轻快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