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妄折 > 第57章 惑

第57章 惑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大约是两位初出茅庐的老板最近忙得累,赶着上巳节这样的日子,想出来放松放松。

丹红看着这份小笺,便猜背后定是有某个附庸风雅的人指点。

还能是谁呢?

估摸着上巳节他也得来。

正好,试探试探这些日子的情况,顺便再问些消息出来。

丹红对当时云里雾里聊到的一些事情始终在意着。

信笺送到丹红手里,已经是三月初一。

距离上巳节不过两日,上边也没写具体的地方,丹红便安心在家等着她们上门。

及至三月初三。

一早,篱笆外便传来呼唤。

丹红打了个哈欠,披着桃红色的对襟衫子,懒懒瞧两个大清早扰人清梦的家伙。

“去虎跃涧如何?”

“曲水流觞,舞雩咏归!”

两个人兴冲冲的商量着,大约是学舌来的词儿,丹红既不觉得虎跃涧那样湍急的河段能曲水流觞,也不觉得她们三个能咏出什么来。

但在暖烘烘的春日,出去踏青游玩总是舒服的。

只是单瞧见两位姑娘,没瞧见背后给她们出谋划策的人,丹红还有些奇怪。

再一转,丹红便瞧见李怀瑾坐在牛车上,扯着缰绳。

原是坐上了车夫的位置。

倒是闲得与民同乐。

丹红与她们一道上车,明知车夫的身份,还心安理得享受着堪称“天子降阶”的待遇。

李怀瑾瞥了她一眼,笑而不语。

等他转过头,便瞧见王槊杵在他身侧,等着他把缰绳交出来。

太子殿下难得的布衣体验就这样无疾而终。

李怀瑾的身形虽然不是夸张的健硕,但也身姿颀长,和大块头的王槊挤在舆架上,空间局促,倒是比赶车这样的民之乐更叫太子殿下难捱。

更何况,后边还能听见女子说笑的动静。

全不是他能插嘴的。

好在李怀瑾喜怒不形于色,尽管非常不爽,面上还是笑眯眯的。

总算不煞三位姑娘的好心情。

牛车骨碌碌的轮子停下,车上几人仰望周围的风景,只见湍流从两山之间鱼跃而出,两边山石巍峨险峻,无愧虎跃涧之名。

李怀瑾心有所念,遂吟前朝壮赋一曲,聊发疏狂。

只可惜此地有高山、流水,无子期伯牙,他一扭头,就瞧见四个人围作一团,摆弄着刚从车上搬下来的东西。

姚黄兴冲冲掀开食盒,将自己早上蒸的包子塞进丹红怀中,尚且温着呢。

至于形态雅致的酒器香囊,则被搁置一旁。

李怀瑾缘溪吟诵的时候,几个姑娘则是扯着风筝线从他身边跑过。

姚黄的耳边还别着一朵艳红的花儿,随着她奔跑的动作一颤一颤,引得人注目。

食盒里还有炙肉、烧饼,香气夹在笑声里,柔柔地环上来。

李怀瑾便放弃了装腔作势的举动——既不能吸引来佳人瞩目,感慨一下罢了,还不如去满足自己的五脏庙。

丹红跟着跑了一阵。

她有些累,脚步刚一缓,王槊便上前“煞风景”,以伤病未愈为由要她歇下。

丹红欣然坐下,摸了个春饼小口咀嚼着。

一抬眼,就瞧见李怀瑾正看着跑远的人笑。

她取了旁边的荷叶杯,斟上粟米酒递过去。

李怀瑾瞧她,像是终于找着个“钟子期”,笑道:“这样好的景,若无佳词衬,那真是太可惜了。”

丹红惦记着从他嘴里撬话。

是以她也不扫他的兴,只道:“我才疏学浅,不通平仄,那就随意起个头,公子请便。”

微风徐来,撩动丹红鬓边碎发。

她抬头,见树影摇曳,思索着道:“东风似笔、”

平平无奇的四个字,不过她以“东风”起头,倒是李怀瑾没想到的。

丹红眨了下眼,很是流畅地吐出后边一串:“蘸黛烟色,挥毫云去晴碧染。”

全是景。

连一个典都不曾用上,除了淡淡的喜景之情,什么情绪都没掺,后边不论怎样的词儿都好接。

李怀瑾便随口接了一段,也没管字字对应,只大略对上个平仄。

他笑道:“姑娘这词儿实美,远胜涧流。”

说丹红放水放得比旁边虎跃涧还厉害呢,丹红岂能听不明白?

她倒没恼,依旧道:“我不过粗粗识得几个大字,舍命陪君子罢了。”

“既已舍命,那就劳烦姑娘再起一句?”

丹红现在有点烦他,但想想自己的目的,还是忍下来,眺望着周围的景象,垂眸道:“绿苔幽径,空谷鹧鸪,杜鹃燃燃满壑。”

看似吟景,但却与上一句有些不同。

这回她没给李怀瑾留个什么都能接的尾巴,反话锋一转,轻吟道:“春光负我好颜色。”

最后一句话,将前文隐隐约约的情绪瞬间点明。

李怀瑾看她的目光也带上几分正色。

好一个野心勃勃,“燃燃满壑”的姑娘。

词儿李怀瑾倒是能接,只是他没有“被负”的心境,便不想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。

他笑道:“姑娘好词,某不忍狗尾续貂,便停在这儿罢。”

丹红却摇头:“我可不想停在这儿。”

这回连王槊都微微侧目。

他迟疑着张嘴,不知想说什么,最后又将话咽下,垂眸编着手上的柳条花冠。

李怀瑾也不想再深聊,不欢而散可不好。

他笑着转了话题:“听姑娘的词,似乎有什么疑惑,不知某可有幸能替姑娘分忧?”

今天丹红一句话没呛他,还能是什么原因?

李怀瑾心知肚明。

丹红满意于他的识相,道:“是有些问题,想请公子为我解惑。”

她有很多问题,关于自己的父亲,关于顾尚书,甚至关于李怀瑾对边军的看法,看似和现在的丹红无关的问题,她却清楚明白这些事与自己休戚与共。

只是不待丹红开口,忽然有一阵惊呼声传来。

三人立刻起身奔去。

钱月慌张地指着湍急的水流,话也说不清楚:“姚黄、姚黄……”

眨眼工夫,只听“噗通”一声,岸上已不见李怀瑾的身影。

姚黄与丹红一样在莫都长大,水性甚至更胜丹红一筹,猝然落水不过慌忙一阵,很快便屏息踩水稳住身形。

她运气好,又没像丹红似的遇上暗流,很快便浮出水面。

结果一抬头,就瞧见不远处的另一只落汤鸡。

不似浊世中的翩翩佳公子,从容笑意也尽数消失,一丝不苟束好的长发散乱地拍在面颊上,瞧着狼狈极了。

姚黄的心头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,泛出麻麻的微痛。

她拨开冲刷不息的水流,奋力向李怀瑾游过去。

一伸手,便被人牢牢握住。

岸上三人早做好准备,快速将二人拉上岸,丹红在旁递上布巾,好在准备得齐全,有更换的衣物。

“我会水的。”姚黄板着脸对钱月说,“你叫得太大声了。”

她本意许是想安慰钱月,只是说话直,听着倒像是责骂,叫钱月眼圈一红,讷讷半天不语。

丹红暗暗挠头,觉得她俩这性子,生意迟早得拆伙。

姚黄到车里更衣,丹红也跟着上去。

她在岸上看得真切,心里有千言万语要问,又怕打草惊蛇,细细思量一阵,才开口:“李公子人不错。”

“嗯。”姚黄点头。

她直来直去的,一边擦拭身上残余的水渍,一边扭头对丹红说:“李公子前些日子说,要取缔罪官家眷充军的规制。这样夫人小姐就能回莫都啦。”

丹红沉默一阵。

夫人院里这几个大丫鬟,大抵只有姚黄,在自个儿朝不保夕的苦日子里还一直惦记主人的去处。

李怀瑾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。

他能同姚黄确认地说这件事,说明他从姚黄身上看见了明确的期望。

“送礼”当然要送对方想要的。

听到姚黄提及旧主,她的善感染了丹红。

丹红叹口气,道:“顾府没了,夫人小姐回到莫都恐怕日子艰难。”

“李公子说,夫人的祖父还在,那是一代大儒,三朝老臣,一定能庇护夫人小姐的。”

丹红心念一动。

顾尚书夫人方氏,在丹红的记忆里是充满着书卷气的恬静女子。

不过她从未听夫人及府上提起过方夫人的娘家。

从未。

更像是刻意回避。

若是夫人娘家有如此势力,又怎会十几年里籍籍无名?

顾斯兰倒台时,外家又怎么会放任不管,眼睁睁看着方夫人及女儿流放北州充军?

丹红想起前不久才得知的,与自己父亲有关的那桩大案。

三朝老臣。

此案事发时,方夫人的祖父显然尚在朝中。

李怀瑾只和姚黄提了方夫人的祖父,却没提方夫人的父母。

这样的官宦之家,方夫人的父母没可能默默无闻。

最大的可能便是当年那场案子将方夫人的娘家尽数卷入,因其祖父年事已高,又是碌碌老臣,才逃过一劫。

究竟是怎样一桩大案,能牵涉如此之广?

姚黄换好衣服后,又跑去找钱月放风筝,全然没注意到有人兀自伤心委屈又原谅了她的直性子。

李怀瑾披着半干的头发矗立河边。

倒是又把那层世外高人的皮裹回来了。

他还记着方才戛然而止的话,余光瞧见丹红走来,遂笑问道:“姑娘何惑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