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:“是。”
“但现在的朝廷听不得批评,不美饰是怀恨,不隐恶是犯上,直言进谏更是不忠不义,他们把臣子的陈述形式等同于臣子品质,把天子威严是否受到冒犯作为衡量臣子品格的标杆。这不是应有的臣道。”
贺蓬莱道:“书上都说:‘臣者,象屈服之形。’为臣者听命于君,难道不对?”
李寒说:“上古之臣是指奴仆,奴仆服侍主人,自然俯首帖耳。如此之臣,是当今之内臣,而非殿上之朝臣。天子若视天下百官如家中私奴,这是什么样的朝廷和法度?”
他继续看向青不悔,“从前追随青公,曾借古谈今发过胡言。今日,当是最后一次。天使与我讲象形,的确,‘臣’字字形像个竖立的眼睛,都说是侍奉主上,垂首以示尊重。但如今,某要论朝臣的‘臣’字,这个字形就不是低眉顺眼,而是向下看。”
青不悔缓声道:“向下看。”
“是,为臣者不仅是君王之臣,更是百姓之官。君王在上,有无忧之高枕;而百姓在下,才是臣该看的人。”
李寒静默片刻,再度开口:“大道至简,依某拙见,什么道都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。世间所立,天子、官吏、百姓,何者居多?公与我皆知,天下亿万百姓、千百官吏、孤家寡人。而这三者之中,谁又最苦?一时之内,有冻毙馁死之百姓、酒足饭饱之官吏、高居宝座之天子。那道之所至,正当为这些最多却最苦的人。道是可被解释的,解释它其实也是一种权柄,那真正至高的权柄,应当握在最多、最苦的人之手。而如今,最多最苦者贱如草芥,至少至贵者大权独揽,我们中间这些不那么少又不那么苦的人,还要顺应贵者来踩踏贱者。这不是我的臣道,也不是我要侍奉的君道。”
屏风之后,发出茶盏磕碰的细微声响。
青不悔目中震动,半是欣慰,半是苦涩。贺蓬莱遽然变色,喝道:“放肆!”
李寒却全然不顾,“天地君亲师,其实是掌权者自己解释、自己创制的‘道’,我的无君无父,也是他们根据这个‘道’对我进行的批驳。但如果,这个被创制的‘道’本就不是绝对正确的呢?”
他轻声道:“敬天、拜地、奉君、事亲、尊师,固然是为人之义,但师道、君道、天道,统统抵不过一个公道。师者不师,师道淹灭;君者不君,君道不存;苍天无情,安论天道。而公道,自在人心。”
贺蓬莱问:“不知李郎这存于人心的公道,能留到几时?”
李寒说:“万古不移。”
屏风后,萧伯如坐起身,双眼隐在旒珠底,折射寸缕珠光。
她一扬手,缠臂金沙沙作响时,宫人已会意,端起早已备好的酒水。正要转身打开珠帘,却被吓了一跳。
珠帘后,孟蘅直直看向萧伯如,一张脸又沉又静。
萧伯如与她对视,面无表情。
对峙片刻,萧伯如淡声说:“你去。”
宫人喏喏应是。其身份不足以走正阶,便绕出侧门,再从殿外奉酒上来。
她退去的脚步声响起,孟蘅立刻收回目光。她没有拜见萧伯如,掉头就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