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穿越后考科举 > 第82章 南下(二)

第82章 南下(二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江曜:“有办法。”

只见他起身找来一个本子,然后他翻开折了角的一面,指着上面用朱笔标记起来的名字,道:“这些都是当地的富商。”

“所以你想鼓动富商出资。”李珩道。

“是。”江曜回。

李珩:“富商可不会仅凭仁义道德就出资。”

江曜淡淡道:“与其说是捐赠,倒不如说是交易,既然是交易则以利益为纽带。”

李珩扬着尾音道:“所以,江县令打算如何利诱,说来听听?”

江曜眸光微动,半晌后,又格外认真道:“首先找到当地最富的富商。”江曜的指尖停在一处名字上。

“鼓动首富出资,其它商人不傻,自是会跟随。”

他看着李珩,蓝眸亮亮的:“至于如何鼓动。其一,捐出钱超过一定数额的,可减少其税收,其二,凡是捐出钱的,最后在修成的堤坝上建议块大坝,坝上刻上他们的名字,其三,捐出数额大的,则有县府赠予其店面光荣牌匾。”

江曜边说,边在纸上写下三个关键词。

李珩听后道:“这法子好得很,减税,直接与商人利益相关,而刻名则不仅可以吸引到富商还可以吸引到富农,料想谁人不想有个好名声,被世人铭记。第三,赠匾额,就好比县府给店面宣传了一波,这等长远的好处足以吸引人。”

江曜点头,又觉此事迫在眉睫,需早点筹集到资金才好,也顾不得和李珩聊天,走到书案前,拿起纸笔写起告示。

怎奈没墨汁了,江曜打算研墨,李珩笑了笑:“我帮你研墨。”

江曜看着他,李珩果真坐在他旁边认真地帮他研墨来。

只见李珩眼下略带乌黑,许是因为皮肤白皙的缘故,这层乌黑更加地明显了。

也不知道这些日子他过得如何,可是熬的夜多了,怎叫人也越发憔悴了。

江曜又点一豆灯盏,平日里他自己有一盏灯就够了,现在却觉得一盏灯光太过微弱。

江曜正襟危坐,不经意地瞟李珩。

李珩侧着半张脸,他的鼻梁高而挺,眼窝深邃,暖黄的灯光描摹他翘起的眼睫,又照着他脸上细小的绒毛。

“墨……好了。”

李珩温言唤他,见江曜眼神涣散,他问:“是不是太累了?”

江曜回过神来,“无事。”

他拂了拂袖,用毛笔蘸了墨水,垂着眸子,认真地写起来。

一旦面对工作,他立马就能进入状态。

李珩笑了笑,起身走开,入了灶房,先是把碗和锅洗了,而后又烧起水来。

等江曜写好了告示,他端着一盆温热的水,拿着帕子走到他跟前,“泡个脚。”

江曜看着冒着热气的水,想起自己大概很久没有好好泡过脚了,甚至连洗热水澡都很敷衍。

他点了点头,把告示小心地收起来。

又看着李珩手里的帕子,皱了眉头,嘴角一抽搐。

李珩:“怎么?”

江曜:“这是……擦脸的毛巾。”

李珩:“……”

江曜忽地笑了笑,漂亮的蓝眸流转着光辉。

“无事,我去拿块新的。”

李珩见他笑,自己也笑了,对他道:“还有我的呢?我住这儿,你可得对我负责。”

江曜顿了脚步,“府里没有多余的,你和我用一条……我是说洗脸的毛巾。”

李珩的好字即将脱口而出,又想起自己内心那层萌发的情愫,心想自己这样可不就是占了江曜的便宜?

忙改了话道:“哦,我想起来了,我自己带了。”

江曜愣了愣,抿着唇,不再说话,只点了头。

……

告示一张挂,就引起很多人的关注,再加上江曜成功地说服本地最大富商出资,其它富商则也争相效仿。

筹到足够的资金,在江曜的带领下,魏州百姓拧成一股绳,男人们修筑堤坝,女人主管膳食。

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。

江曜这段日子总算是没那么忙了,以前几乎都让自己住在县府了。

县府里的人调侃道:“这江县令是把县府当作自个儿家了。”

最近他们忽然发现江县令回府的次数多了,小声议论道:“江县令是不是有了相好的?”

有人立马驳斥他:“哪来的相好的,你可曾见他身边跟过女子?”

“我只知道县令府来了个年轻的小公子,许是好兄弟呢。”

听到这个,就有人激动了:“是了,这公子好生俊朗,我有几次在市场上看见他买菜呢,为人也和气,彬彬有礼,就是看着和江县令不像啊?”

“许是表兄弟也对。”

处于议论中心的两人正在府中。

李珩估摸江曜回来的时间,给他做好了饭,江曜回来时,饭菜还是热的。

两人一块吃饭,这给江曜一个错觉,每次看着炊烟袅袅升起,他就想他们好像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妇,过着尘世间普普通通的生活。

江曜看见窗上摆着几盆绿植,问道:“你何时买的?”

李珩笑了笑,“还真不是买的,一姑娘家门锁了,打不开,我看见了就顺手帮她撬了锁。姑娘感激就给我送了两盆绿植。我瞧这府里缺了点生气,也就收下了。”

“怎么样,好看么?”

李珩看了眼绿植,又看着江曜。

江曜闷声道:“好看。”

“不过你这撬锁的技术也是炉火纯青了,小心人家举报你盗窃。”

江曜道。

“啧,你这话就不对了,我不干这事,自然不会给人落下把柄,且我若是真被人诬陷了……这不还有江县令吗?我相信,我们公正的江县令定然会还小民一个清白。”

江曜耳廓一红,“瞎说。”

李珩莞尔。

两月后,建好堤坝,黄河水泛滥之灾也是阻止住了。

李珩和江曜去黄河边勘测水势,李珩道:“我看要想永绝后患,还得把让这偏移的河轨回归正轨。”

江曜思忖,道:“你说得对。”

于是两人找水利专家一块设计黄河水道流线,根据设计好的工程,即日便募集民工一块儿修筑黄河水道。

江曜修筑堤坝阻止黄河水泛滥这事被上书到朝廷,秦免很高兴,又闻江曜在改修黄河偏移轨道,则拨下一大笔资金作为资助。

江曜用这笔资金招募工人,凡是参与到修筑的工人都能获得工钱,而且数目不少,且这段时间参与到修筑的民工家庭税收减少。

于是大批的民工争相加入到黄河水道的修筑工程中,再加上正确的指导,这条水道回归正轨,只花了二十余日的时间。

水道一修好,百姓们是第一个感到高兴的,民间到处流传着魏州来了个好县令,这才是真正为人们办好事的父母官。

民间百姓甚至做了个面锦旗送到县府来,给江曜献上。

江曜收下锦旗,朝百姓们鞠了躬,“我只是做好份内的事。”

这句话一出,全场不少人都不禁眼眶一红。

这简单的一句话,把其背后多少辛酸都一笔带过。

自修堤坝后,由于江曜这个榜样的存在,县府的风气都变动了。江曜能明显感到,县府的官都有在脚踏实地地为百姓做事。

这让他很欣慰。

不过让他感到不满的是,近来有不少官员悄悄向他打探:“江县令,你那府里的兄弟年岁几何?可有婚娶?”

江曜黑着脸:“我看你们是闲着了?事情都干好了吗?”

官员们怯怯而逃。

江曜很是烦恼,看着李珩会笑的桃花眸,心想:“这双眼睛太会诱惑人了。”

李珩看他:“你怎么皱眉?”

江曜:“没有。”

李珩笑:“你可骗不了我。”

江曜忽地脱口而出:“别笑。”

李珩:“嗯?”

江曜看着他收敛的笑意,道:“就这样,你以后出门都这样。”

李珩:“……?”

江曜又摇了摇头,看着李珩困惑的样子,叹了口气,心想:“算了,不是笑的问题,就是不笑,也很诱人哪。”

……

魏州的农业生产跟不上来,江曜带着李珩这个大跟屁虫亲自走访各个村落去寻访,查看耕地的情况,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调研。

江曜发现魏州的地很多,但是能用来耕种的土壤太少,大多数都是一些荒地还有盐碱地。

李珩道:“不如鼓动百姓开垦荒地,变废为宝。其一,对于新开垦的土地,减免赋税。其二,谁开垦的土地,便归谁拥有。”

江曜:“可行,我这就去制定政策,明日便施行。”

李珩笑道:“高效率哦。”

江曜略过他的打趣,继续道:“魏州用的先进农业技术很少,我明日且到隔壁荆州去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,像曲辕犁还有水车,这些技术一引进,开垦耕种的效率都要快上几倍。”

李珩:“好,我同你一块去,我听闻荆州人才济济,还成立一个文人社,我正好去同他们交流交流学问,到时候你若要回去,自是叫我一下就好。”

江曜:“可。”

于是第二日,江曜发布公告后,便同李珩前往荆州。

江曜去同荆州的县令商议,李珩则去当地的文人社——丹青社。

丹青社内聚集的大多是本地甚至是临近地区的最有名的学子。

据说这丹青社的社长好几任都是南方的科举状元。

因齐国科举分为南北卷,李珩一直接触的都是北地的文人,北地文人的文分大多朴素刚劲平白,如今观了南地的文风,倒是细腻缠绵起来,果真是江南水乡的文人之分。

李珩同丹青社的文人交好,互作好几篇文章,彼此欣赏点评,丹青社的社长与李珩一见如故,说:“李兄以后若有好的文章只管投到我们丹青社来,我这儿的弟兄都很喜欢你的文章。”

李珩笑道:“那社长,也记得把丹青社的文章寄给我去。”

社长道:“定然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