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长青亦未寝 > 第24章 堂审

第24章 堂审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这大理寺,古朴而庄重,红墙绿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

长长的石阶下摆放着两尊高达两丈的石狮,

人立于石狮下,渺小得如同蝼蚁,

仰首而望,官帽欲脱,

需得用手扶住帽顶,才能窥得那石狮全貌。

宋旌虽是活过两次,却也是头一遭踏入这大理寺的地界。

宋旌与柳悬有太子令在手,从府门一路行来,畅通无阻。

大理寺的大门由两扇高大厚重、布满金色铜钉的木门组成,

跨过小腿高的门槛,有一条环廊包围着前殿,

环廊后是一排排敞开的厢房,

厢房内有无数的官员穿梭其间,

从远处看去,能看见每个人的书案上都堆满了厚厚的书册。

再往下跨过几级台阶,

面前是一方极为开阔的空地,

空地两旁种着两颗古朴的参天大树,

平日里,那些惩治贪官污吏与大奸大恶之人的公审案便是在此处,当着盛京百姓的面进行审理,以博取民心,引得百姓们纷纷叫好。

穿过广场,再上几级台阶,跨过一道巍峨的殿门,往里走,就会昏暗许多。

这座前殿一般用来堆放各地刚送上来的卷宗,

在这里,有相应的官员们对不同的卷宗进行分类、审阅、批复与归档。

从前殿再往后,

穿过一条幽深、静谧的甬道,

甬道两旁的石柱上均雕刻有威严、骇人的神兽,他们横眉怒目,齐齐望向甬道下路过的行人,令人不禁胆寒,

随后,在沙沙作响的树林尽头,有一座中殿,那才是大理寺中官员们日常审案的正堂。

进入正堂,宋旌只见堂内陈设古朴而庄重。

堂内正中央是一张巨大的公案,

公案上摆放着质量上乘的文房四宝、一块厚重的惊堂木与一卷卷案宗,

公案旁,分别摆放着两座等身高的巨石雕像,一座狴犴,一座獬豸,

再看那公案后,则是一把雕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太师椅,那是日常审理各类案件时,主审官坐的地方,

在主审官的身后,还挂有数十幅大理寺历代名臣的画像,以供后人瞻仰、学习。

此刻,那太师椅上空无一人,但是那股威严之气却扑面而来,让人心生敬畏。

在公案两旁,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几排官椅,那是给参审官员坐的地方,

官椅后方的墙上,是一排排书架,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律法典籍和案卷,以便大理正随时查阅翻看。

除此以外,还分别设有旁听席与涉案人员席。

在旁听席上,摆放着几张带有茶几果盘的坐椅,以供有身份、有地位的达官显贵们旁听审判;

而涉案人员席则设置于公案的侧前方的角落里,方便主审官询问案情,审视证据。

宋旌与柳悬一入得正堂,那眼尖的王寺丞便发现了两人,还略微有些讶异。

大理寺的规矩,严如铁律,能入内旁听的人,屈指可数,几近于无。

寻常情形下,除了那些直接参与此案的官员,与部分涉案人员外,其余闲杂人等皆被严苛地拒之门外,莫说从旁窥探公堂上的奥秘,便是靠近一步,也是难如登天。

一般,唯有那些关乎朝廷要务、轰动朝野的大案,才会特许一些有身份、有地位的人旁听。

此举,不过是幸帝为了彰显朝廷的公正无私,与司法的公开透明罢了。

然而,若是那案子牵涉到皇室贵族或是朝廷秘辛,那便更是讳莫如深。

除去圣上与圣上御笔亲批的官员,旁人若是胆敢妄图染指这些密案,那便是自寻死路,

轻则,落个身首异处,重则,招致满门抄斩,绝没有一例幸免的道理。

今日,主审魏凡一案的官员,正是晨时众人议论纷纷的罗少卿。

罗少卿,乃德盛年间的探花郎,生得仪表堂堂,举止温文尔雅。

在幸帝登基时,这位罗少卿曾立下过汗马功劳,与太子殿下更是渊源不浅。

宋旌与柳悬在中殿入座后,有专门负责侍奉的小吏上前伺候,两人约莫等了一个时辰左右,身穿绯色官服的罗少卿与身着紫色官服的何御史才逐一入堂。

此刻,罗少卿端坐于公案后,一身官服衬得他是威严、庄重,何御史则坐在公案旁设置的监审席上。

何御史是御史台的人,此次出席主要是为了监督大理寺一众官员的办案流程是否合法合规,按理来说,并不直接参与本案的审理。

然而,就在罗少卿神色凝重,准备敲响那惊堂木,命堂下公差将蒋礼押上堂来的紧要关头,一道尖锐又洪亮的声音自堂外骤然响起,打破了中殿内的沉静:

“太子殿下到!”

此言一出,堂内众人皆是一惊,整个公堂瞬间沸腾起来。

宋旌正疑惑,为何大理寺内不见孙禹那厮的踪影,却忽闻太子亲临的消息,他转头看向柳悬,只见柳悬安然坐于轮椅上,仍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模样,就像他早已料到太子会出现在公堂上一般。

现下想来,孙禹能将太子令交给自己就说明太子已知晓魏凡一案的内情,虽然宋旌尚不清楚太子有何用意,更不理解孙禹为何会找上他,但是太子与孙禹之间必定有更复杂的关系。

“恭迎太子殿下。”

随着一声接一声的高呼,众人纷纷跪倒在地,低垂头颅,动作整齐划一,屋内瞬间静得只能听见衣袍摩擦的细微声响。

中殿内,被公差押解的蒋礼,眼瞅着一个金冠黄袍的矜贵男子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缓缓进屋,他的眼中顿时燃起一抹希望的火光,他急切地挣扎着,试图挣开身后公差的束缚,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时,正好被公差紧紧擒住,动弹不得。

“放开我!”蒋礼朝身后的公差大喊。

“太子哥哥!”蒋礼发力起身,向太子投去求助的目光,带有一丝哭腔,眼里满是哀求与渴望,“太子哥哥救救我!魏子谦不是我杀的!我是冤枉的!”

蒋礼被两个公差从左右两侧夹击,齐齐压在身下,他的挣扎愈发微弱,却仍不甘心地瞪大眼睛,死死盯着太子的方向。

太子眉头微皱,目光在蒋礼的身上停留了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。

然而,太子很快便收回目光,不再理会蒋礼的苦苦哀求,径直朝堂前行礼的罗少卿与何御史走去。

“罗少卿、何御史。”在旁人眼里,太子只要穿上那身黄袍,便不怒自威,即使太子说话时的语气与寻常人无异,“寡人听闻英才院的落霜院内发生命案,此事亦与母亲的世族有所关联,特来此地,传母后口谕。”

罗少卿闻言,身形微微一震,连忙先一步匍匐在地,以额点地道:“微臣领旨。”

何御史则面不改色,随罗少卿一同跪下接旨。

太子微微颔首,目光深邃,用眼角余光轻扫蒋礼一眼,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般,缓缓开口道:“吾深信魏都尉忠诚昭著,义薄云天,为国效命,其子猝然离世,必当彻查详审,以明真相,以正视听。然吾素谙礼儿性情温良恭俭,断无非分之胆,妄图加害于魏子。望罗少卿与诸君,共谋此案,细究其源,为魏子涤荡冤屈,还其清白。若礼儿果真犯下不赦之罪,有悖于天理,亦望罗少卿与诸君能依律而行,为蒋家肃清门楣,保全蒋氏之千秋名节。”

太子一言既出,众人闻言,心中皆是为之一震,各有盘算。

宋旌敏锐地捕捉到太子对蒋礼那若有若无的疏离,心中暗自思量:

想来蒋礼上一次身陷囹圄时,太子未必向他伸出援手,说不定极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蒋礼胡乱攀扯而急于撇清关系,与蒋礼划清界限。

如今,八皇子在民间声名鹊起,其威望隐隐有超越太子之势,而八皇子又一向以不争不抢的明君之姿示人,这无疑会让太子与皇后心生忌惮,很有可能会为了大局而弃车保帅、牺牲掉蒋礼这枚棋子。

只是……此举若未得蒋聪首肯,必定会激怒蒋聪那个睚眦必报的小人,再引来他的疯狂反扑。

这一次,若是蒋礼再因为魏凡一案而被定罪,以魏鹏在京中的势力与圣上那难以揣测的心思,那蒋礼恐怕还是难逃秋后问斩的厄运。

太子刚传完皇后懿旨,大手一挥,身形微动,便朝宋旌的方向行去。

“参见殿下。”宋旌的行礼既不失臣子的本分,又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他的傲骨,既不显得过分恭敬,也不至于失了礼数。

“宋小将军与柳公子果真在此。”太子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肯定,就好像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中,宋旌他们的出现,正是他早有预料的事。

宋旌从太子的言辞间,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。

先说,那孙禹虽命侍从传话,声称自己有意邀宋旌一同前往大理寺听审,但眼下却似人间蒸发一般,既未能见其身影,也未曾闻其声息,这便说明,要么孙禹从一开始就只是想借机试探宋旌对他的真实态度,并无意露面,要么就是孙禹有更深远的谋划,他发现在自己的布局中,不见宋旌比见宋旌的价值更大,故而为了大局,孙禹尽管一心想要拉拢宋旌,但依旧选择放弃这个机会,只为等待更好的时机。

再者,太子对宋旌与柳悬会现身于大理寺显得颇为从容,这便说明,要么是孙禹与太子的关系密切,休戚与共,他们早已联手布局,精心策划好这一切,只为引诱宋旌自行步入局中,要么是太子手眼通天,手中掌握着连孙禹都未曾知晓的信息渠道,这个渠道就像一张无形的网,监视着朝野上下每一个角落,让太子随时随地能够获取他想要的任何信息。

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,宋旌一时间还无法理清。无论是孙禹,还是太子,对宋旌来说都是雾里看花,知之甚少。

提及孙禹,宋旌只知晓,孙禹曾经十分忌惮柳悬,曾有过“树有长青,人无常胜”的感慨,

以及他曾经身为太子幕僚,却在八皇子夺权薨逝后,以太子膝下一名庶子的名义建立起一个名为“北旗”的新国,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,

还有孙禹曾以肃清反贼的名义,与柳悬这个反贼军师交战多年的往事。

除此以外,有关孙禹在战场之外的其他事迹,宋旌则是一无所知。

至于太子,宋旌虽与太子同窗多年,但两人的关系实在谈不上亲近。

曾经,在宋旌眼里,幸帝膝下尚未夭折的九个皇子中,

太子顾驰性格娇纵、自视甚高,尽管外表看似强大,实则外强中干、内心软弱,哪怕心思不坏,可是资质平庸,过分在意毫无价值的名声与气节,显得有些庸碌无为;

而八皇子则相反,他处事圆滑、善于伪装,尽管外表看似柔弱,实则心狠手辣、不择手段,哪怕心思过重,可是城府颇深,一生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,显得有些急功近利。

正因如此,宋旌曾一度对这两位皇子持轻视的态度,认为一个爱惜羽毛、胸无大志的蠢才与一个心胸狭隘、睚眦必报的小人并非能够保住旗国千秋基业的栋梁之才。

未免旗国百姓面临亡国之祸、未免宋家遭受灭顶之灾,活了两次的宋旌还是觉得应该以大局为重,哪怕他依旧觉得孙禹有一颗狼子野心,实在难以对付,但是他仍然认为孙禹不过是他与柳悬当年的手下败将,自己的当务之急,应该是阻止旗国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八皇子之乱。

只要旗国这座大厦不会因为八皇子的愚蠢而坍塌,那太子与孙禹无论是在暗中谋划何事,想来也暂时翻不起什么风浪,宋旌现在应该还不用理会,只需装作一无所知,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就好。

“回殿下的话,”宋旌微微欠身,分寸拿捏得极为精准,沉稳而有力地回道:“我与兄长近日栖身于英才院中,耳闻此讯,便一起前来探看是否有可襄助之处。”

太子微微颔首,他与宋旌都未提及孙禹赠送太子令一事。

太子故作姿态,将一只手抚在宋旌的肩膀上,轻拍了拍,以一副王者的姿态,看似热忱,实则疏远地说:“宋小将军有心了。”

说完,太子再没问什么,只阔步向罗少卿为他精心准备的上座走去,准备一同聆听蒋礼的审讯。

此时,罗少卿已然正襟危坐,他见太子落座后,一拍手中惊堂木,中气十足的声音震响整个中殿:“堂下所跪何人?还不速速报上名来!”

蒋礼被惊堂木的刺耳声响吓得不由自主地一哆嗦,视线还是不自觉地瞟向一旁的太子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