☆
试营业的第一天,人流量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,中午十点半到十二点半,下午四点半到六点,最受欢迎的是红烧鸡块、扣肉和卤味,八成以上的客人选择二荤一素的搭配。
“扣肉和卤味可以多做点,吃完饭后外带的人不少。”看着笔记本上的数据,佘洪梅总结道,“红烧鸡块不少客户建议做成微辣的。”
原本考虑她们这边大部分吃不了辣,她们的菜才全部都没有加辣椒,但既然不少客户建议了,那明天红烧鸡块就试试加辣椒一起煮。
“妈,家里还有土豆吗?加土豆一起,做成土豆红烧鸡块。”佘宁举手发言。
既然做成微辣的,不加土豆太可惜了。
土豆红烧鸡块属于川菜的一种,炒完糖色的鸡块颜色红亮,鸡肉鲜嫩多汁,土豆软糯香甜,浓郁的汤汁配上白米饭,那一口下去,得香迷糊。
“家里不多,不过你关婶娘家有,等下过去跟她买些。”埋头用笔记下佘宁说的土豆红烧鸡块的做法,佘洪梅想了下,说道。“还有别的要改进的吗?”
“妈,我有个想法。”
“米饭方面,我们免费提供,不规定分量,吃完可以续碗,不过仅限堂食。”
“打包的就按照四两米饭的分量给。”
佘宁算了下今天米饭的消耗和今天观察到的情况,大部分的客人都吃不到四两米饭那么多,现在米价在0.16元一斤左右,就是偶尔来个胃口超级大的,平均下来也不会亏本。
“阿宁这个想法不错。”佘洪梅还没说话,靠在靠枕上的佘老太太先开口了,“米饭花不了几个钱,但以免费续碗这个为噱头,能给店里带来不少的客流量。”
她们家种了好几亩的稻谷,现在用的都是自家产的大米,成本方面比市面上的更低。
而且去年大丰收,她们家还屯了不少袋粮食,这些稻谷可以支持饭馆几个月的米饭消耗,她们这边气候适宜,一年可以在种植两次水稻,四月中旬种下的早稻还有两个多月就能收割,完美地驳接上米饭的供给。
最不济的,还能在村里收购,价格也比外面的便宜。
佘洪梅点了点头,她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“好,我记下来了,米饭免费续碗。”
“还有吗?”她问道。
“妈妈,你要不要请人帮忙?”佘妮趴在床边眨巴着眼睛望着佘洪梅,眸中带着关心。
下午放学的时候,她跟着村里的人到店里,妈妈和姐姐在店里忙得团团转,既要收钱勺菜,菜没了还要去炒菜,然后收拾桌子、洗碗、洗餐具,打扫店面的卫生。
一天下来她们整个人都累坏了。
“妈妈会考虑的。”佘洪梅也想到了这个问题,开店不同于摆摊,她开始时想得太天真了,一个人还真的忙不过来。
佘妮问起这个,佘宁想起了一件事,“妈,我记得小卖部的沈老板之前有问过我们招不招人。”
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,佘洪梅垂眸回忆了一下,“明天我去集市问问她。”
沈老板这个人还挺靠谱的,她要介绍的人应该也不差。
“还有别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吗?”佘洪梅看向佘宁她们问道。
“暂时没了。”佘宁摇摇头。
“好,那就等两天后的试营业结束了,我们再来复盘一次。”合上笔记本,佘洪梅宣布会议结束,她将视线转移到佘老太太身上,有些怪责地开口。
“妈,你的药快吃完了,怎么不跟我说。”
老太太的药要每天吃,四月初去医院复查开了四个疗程的药,大概可以吃一个月,这段时间她太忙了,一时疏忽都没发现药瓶子差不多到底了。
“那不是还有几天的量?”自觉做错了事,陈玉珍目光闪烁,小声地说道。
她的药需要到市里去配,这段时间家里那么忙,她不就想着撑一撑,等大家忙完了再说,反正她最近的身体感觉好了很多,药不吃一段时间也没关系。
佘洪梅一脸不赞同地看着佘老太太,别以为她不知道,如果不是她发现了,老太太不知道要瞒到什么时候。
“大后天我早早陪你去市里复查开药。”佘洪梅拍板说道。
“我不去,你店铺才刚开业,哪里走得开。”陈玉珍毫不犹豫地拒绝她的决定,一脸固执地说道,“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,药不吃都没关系。”
“妈,你怎么能这样!店铺下午开也没关系,你的身体最重要。”面对她耍小脾气的行为,佘洪梅哭笑不得,“郑医生交代的话你都不听了吗?”
接着,佘洪梅又说了很多劝导的话。
陈玉珍对她的话充耳不闻,双手抱在胸前,她别开脸不看佘洪梅,不去的态度非常坚决。
老小孩老小孩,对上佘老太太耍无赖的行为,佘洪梅束手无策,她转头冲着佘宁和佘妮使眼色,让她两帮忙劝劝。
瞅着这两人闹别扭的样子,佘宁和佘妮对视一眼,不厚道地捂嘴笑了。
这两个小捣蛋鬼,佘洪梅扶额,底下冲着她们呶呶嘴,示意她们快点搞定。
瞅着佘洪梅假装警告的眼神,佘宁微咳一声,收敛笑意,她凑到陈玉珍身边坐着,拉着她的手,撒娇道,“奶奶,你不就是怕耽误开店的事情嘛,不用妈去,明天我陪你去医院。”
“我不用上学,有大把时间。”
“你去?”陈玉珍转过头,打量着佘宁的小身板,不确定地说道,“去市里哦,你敢不敢?”
“哪有什么敢不敢的,只有做不做的,我佘洪梅的孩子随我,什么都会做。”见陈玉珍语气有些松动,佘宁还没回答,佘洪梅就帮忙开口了,生怕迟了一秒,佘老太太就打退堂鼓不肯去。
“妈说得对,奶奶,明天就我陪你去医院,咱们就这样说定了。”佘宁拉着陈玉珍的手晃呀晃,趁热打铁地将事情决定下来。
“奶奶,要乖乖听医生的话哦,妮妮还想你陪着去散步呢。”佘妮抱着陈玉珍的腰,在她的怀里拱呀拱,撒娇道。
看着挂在身上两个乖巧懂事的孙女,还有一侧关心地望着自己的女儿,陈玉珍沉默了下,最后点头同意了。
“好咧,我现在就去找村支书开证明!”见她同意了,佘洪梅马上跳了起来,下床奔向外面。
“你这孩子,快回来!现在都几点了,还去打扰人家!”陈玉珍冲着佘洪梅喊道。
佘洪梅不听,身影都不带停的,她打开门就往外面跑。
“奶奶,你就由我妈去吧。”佘宁拦住她笑着说,以佘洪梅的性格,今天不把事情弄好,她晚上会睡不着。
陈玉珍摇摇头,不管了。
佘洪梅到村支书家时,屋里的人还没睡,佘爱军见她那么晚过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,听她说完缘由,他马上回屋里开两张外出证明给她。
“明天需要安排牛车送你妈到镇上吗?”听闻是佘宁陪着陈玉珍去市里,佘爱军关心地问道。
佘老太太中风后每次去医院,都是村里安排牛车接送的,佘家老大佘卫东是烈士,公社特意叮嘱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佘家关照。
以前佘老爷子佘爱党在时,他拒绝佘家接受特殊照顾,军人的使命和职责是保卫国家,保卫人民,佘卫东为国捐躯是他作为军人的最高的荣誉,也是他军人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。
老爷子去世后,佘洪梅遵循他的意愿,也没有接受特殊照顾,公社每次过来走访,她们都说挺好的,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。
佘老太太的牛车接送,佘洪梅也不是免费使用,她每次都执意给钱。
“不用,我明天用自行车载她们到镇上。”佘洪梅婉拒他的好意。
“有困难记得提出来。”佘爱军敲了敲水筒上的烟丝,语重深长地说道,“都是亲戚,能搭把手的肯定帮忙。”
“我知道的,谢谢堂叔,我先回去了。”佘洪梅道谢后,快步离开。
佘爱军在外面站了一会,他才转身回屋,房间内杨红丽正在缝补衣物,听到动静,她披着外套走出来,看了眼黑呜呜的外面,好奇地问道,“刚刚是谁过来找你?”
“爱党家的洪梅。”吧唧一口水烟筒,佘爱军坐在凳子上,吐出一口烟,他回答道。
“这么晚过来,是出了什么事?”她也坐了下来,有些担忧地问道。
以前还年轻的时候,杨红丽跟陈玉珍关系还可以,后面家里家外事情多了,又碰上佘家的风波不断,陈玉珍中风出不来,两个人来往才少了些。
“没什么事,她们明天去市里复诊,过来开个外出证明而已。”
“那就好,玉珍不知道身体好了些没,明天等她们医院回来,我过去她们那边一趟。”
听闻佘洪梅过来是为了开证明去医院复诊,杨红丽担忧的心放了下来,注意力就放在眼前人身上,见佘爱军还在抽烟,她开口道。
“大晚上的,你烟少抽点,不然晚上又咳嗽睡不好。”
“知道了,就抽这一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