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汴京如意小食店 > 第1章 小庵堂、糯米糕

第1章 小庵堂、糯米糕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孟夏时节,汴京城内杨柳茂盛,一片绿意盎然。

一大清早,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吆喝声、买卖声交织在一起,人声熙熙攘攘不绝。

路上行人一多,自然免不了推搡磕碰。

感觉背后有人靠近,一名灰衣男子回头怒目相视。紧接着,就被眼前一张明媚的笑脸晃花了眼——

那小娘子的声音也好听,软糯中透着两分明媚来。

“这位郎君,可否麻烦让一让?”

灰衣男子看着眼前端秀明丽的小娘子,稍稍怔愣了片刻,等回过神来,赶紧侧身让开一条路。

姜如意客客气气的道了声谢。

从心里感叹一声,不愧是繁华的汴京城,百姓素质就是高。

她紧一紧肩上的小包袱,继续沿街朝前走去。

街道两旁熙熙攘攘,越往城里走,街市上越是热闹。路边上,一个卖糯米糕的小摊子散发着香气,吸引了不少人行人的注意力。

糯米糕,用提前浸泡了一夜的糯米上笼蒸熟,然后蘸凉水反复捶打揉搓成团。

将这雪白的糯米团擀平,中间铺红豆馅或者枣泥陷,再用刀切成小块,吃的时候依口味浇上些桂花蜜。

雪白的米糕,中间夹着胭脂色的馅料,上头浇一勺黄金剔透的花蜜,光看着就觉赏心悦目。

这糯米糕入口软糯劲道,滋味香甜可口,在夏天配上一碗桂花冰酥酪,堪称消暑佳品。

姜如意捏了捏干瘪的钱袋,自那摊子上收回目光,默默从心里叹了口气。

想到自己初来汴京城,身上的银钱不多。

她顾不上贪看眼前风景,沿着汴河往西,一路上七拐八拐,终于拐进条不起眼的小巷里,伸手拍开面前庵堂的门。

不多时,庵堂的门打开,里面露出张一团稚气的胖圆脸。

见外头是位眼生的小娘子,那胖圆脸小尼姑,好奇的朝她打量了几眼。

“小娘子是来上香的吗?这会儿师父正在做早课,还请小娘子等一等。”

姜如意摇摇头,弯起一双笑眼解释:“早前给慧慈师太写过信的,劳烦小师父通报一声。”

那胖圆脸的小尼姑眼睛亮了起来:“可是姜小娘子?”

见姜如意点头,小尼姑赶紧将门打开:“师父早先提起过的,请姜小娘子跟我来。”

“有劳。”

姜如意松了一口气,朝小尼姑点点头,然后抬脚朝里面走去。

庵堂里,姜如意看着一脸慈祥的慧慈师太,先递上手里的公验。

公验,是由古代官府开具的纸质证件,作用类似于现代的身份证明。

听见慧慈师太细微的叹气声,姜如意脸上保持住笑容的同时,心里也跟着叹气。

她原本是现代一名普通的学生,每日辗转在宿舍和实验室之间,虽然时不时掉一大把头发,日子过的苦逼却也充实。

因着家里开了间餐馆,所以闲暇之余,她在网上发发食谱,做一名佛系的美食博主。

那天晚上,她正一边等外卖,一边跟网友热火朝天的讨论,螺蛳粉里究竟放鹅掌还是炸蛋更好吃的问题。

突然间眼前一黑,等再次睁眼时,人已经到了古代。

一想到自己实验已经完成了一大半,人却熬夜猝死,最后连口热乎的粉都没嗦上,姜如意心里一百个后悔。

后悔过之后,也只能认命的接受了现实。

根据模糊的记忆,原主父亲是开封府的一名小吏,因在一桩旧案中遇险,同妻子双双丧生,只留下了原主一人。

考虑到原主年龄尚小,在京中又无其他亲眷照顾,只好将她送进了专门收养孤儿的慈幼局。再然后,这具身体里的灵魂,就阴差阳错的换成了如今的她。

因着慈幼局是官家德政,再加上早些年有开封同僚的照顾,所以这一世里,姜如意成长的还算顺当。

今岁她年满十六,离了慈幼局。想着左右无处可去,索性回了这繁华陌生的汴京城。

等将那张公验细细看过,慧慈师太抬头看过来,语气里透着上了年纪的慈祥。

“上旬时候,裴局长就曾写过信来,言姜小娘子想在庵里借住一段时间。”

“这庵堂虽然不大,但只有我和静宛二人,地方足宽裕的,姜小娘子放心住下就是。”

姜如意连忙真心实意的道谢:“多谢师太。”

她自怀里掏出一包银钱,朝慧慈师太递过去:“这里面是半个月的住宿费,请师太收下。”

在来的路上,姜如意就仔细思量过。

据慈幼局的裴局长所说,他跟慧慈师太是旧识。慧慈师太修行多年,是一位顶慈祥有智慧的老人。自己初到汴京城,住在这里最合适不过。

虽说是借住,但总不能白住不是?

想到裴局长那张平日里乐呵呵的脸,再忖度了一下“旧识”二字。

姜如意想着,不如先付一部分住宿的银钱,其余的等自己赚了钱再补上。

虽然提前思量过,但事到跟前,姜如意心里仍有些忐忑。

好在慧慈师太并未在意。

只笑说了句姜小娘子有心了,就将银钱收下。

等出了佛堂,姜如意紧绷了一早上的心,才算放松下来,开始好好打量这座小庵堂。

如慧慈师太所说,这座院子的面积并不大,里里外外却拾掇的十分干净。

四四方方的一处院落,当中栽了一棵银杏树,上面零散挂着红色的许愿带。

这个时节才刚入夏,树叶郁郁葱葱,红色绸带衬着绿盖如荫的银杏枝条,偶尔随风摇摆起来,十分好看。

除了前头一间佛堂之外,后头还有一排三间禅房,并左侧一个跨院。

如今姜如意的房间,就安排在这跨院里。

房间并不算大,但桌椅摆的整整齐齐,又用一扇素静的屏风,隔出个里间来。

房间的窗户皆用木棂条支起一半,外面透进阳光来,正好洒在窗台周围。若是在上面摆盆花草,一定能长的枝繁叶茂。

姜如意从心里思量着,视线已经从房间里环顾了一圈,心里越看越觉得满意。

先前开门的胖圆脸的小尼姑,朝窗户外面一指说道:“除了这间房,院子里还有一间空着的小厨房,姜小娘子可以随意使用。”

姜如意将视线收回来,一听说这小院子配有单独的厨房,眼睛就是一亮。

竟然可以自己做饭,这住宿费花的值啊。

“师父还说了,小娘子不是出家人,做吃食的厨房又是单独的,所以不必顾及我们。”

姜如意听着静宛的话,笑眯眯点了一下头:“替我多谢师太。”

她又看一眼窗外厨房的方向,想着慧慈师太的话,脸上笑容更深。

裴局长说的没错,慧慈师太果然是一位慈祥有智慧的老人。

等把行李安置妥当,姜如意挽起袖子进了小厨房。没过多久,厨房里就冒起了热腾腾的水蒸气。

……

下午的时候,慧慈师太和静宛,以及小庵堂来上香的香客,就吃上了新鲜出炉的糯米糕。

一块块切成四方形状的糯米糕,里面夹了红色的枣泥馅料,摆在青瓷碟子里,衬得那糕色白如雪,光看着就觉得精致。

庵堂里来上香的香客不多,姜如意的糯米糕做的多了些,索性分给香客们,让她们带回去路上尝尝。

等将糯米糕分完,姜如意端着盘子朝这边走过来。

慧慈师太朝她招了招手,笑容慈祥的说道:“听说姜小娘子拥有一手好厨艺,那间小厨房空着也是空着,如今正好给小娘子用。”

许是裴局长在信中,提起过姜如意的厨艺,所以看到这新出炉的糯米糕,慧慈师太的脸上并没有过多的惊讶。

依姜如意猜测,那间单独的小厨房,包括小厨房里的食材,多半也是因此特意准备下的。

姜如意在慧慈师太旁边坐下,开口说道:“正要因为这件事感谢师太,所以做了些糯米糕,给师太尝尝。”

接着又调皮的眨眨眼:“倒不曾想,香客们先沾了师太的光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