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。
一缕阳光刺破云层,整个盛京生机勃勃,城门不远处。
当萧凛马车快到城门口,几个太监连忙殷勤的迎了上来。
“六殿下,陛下有旨,今日早朝,陛下要召见。”
金銮殿。
文武百官全都列于两侧,荣恩亲王站在最前方,叶啸在位列其中。
只是叶啸的脸色十分不好。
“萧凛用着冰裳的赈灾计策看来会死很多人,陛下发怒我们叶家要被诛九族”叶啸在心底叹息。
盛王听着朝堂这些议论声,面色不变,紧接着不紧不慢的道,“都说灾区粮价暴涨,可朕怎么听说,灾区粮价已低至六十文一斗了呢?
嗡!
随着盛王这一番话,整个金銮殿都陷入了巨大的震惊之中。
这轻飘飘的声音,清晰的响彻在每个人的耳中。
“什么?”
“灾区粮价跌至六十文一斗?”
短暂的震惊后,百官的议论声差点掀翻了整个金銮殿。
叶啸也愣住了,随即断然否定。“灾区粮价低至六十文一斗?这怎么可能!”
叶啸也骤然瞪大了眼睛,差点怀疑自己的耳朵。
“六十文一斗?两天前的消息不是还突破了两百文一斗了了吗?”
瞧见百官的反应,尤其是御史台这帮谏官的哑口无言,盛王心里一阵暗爽。
这段时间心中累积的郁郁之气,全部一扫而空。
她拿出一本奏折,看向百官,“这是萧凛昨夜加急送来的奏折!”
“上面清楚的写着,两日之前,灾区粮价一日暴降至六十文一斗,并且还在下降。”
“是叶冰裳的赈灾计策写,要求不得低于一百五十文一斗出售,乃是利用商贾的贪婪,骗外地粮商纷纷赶赴灾区!”
“至于其他手段,上面全都一一写着,尔等自己去看!”
“叶冰裳为赈灾绞尽脑汁,却被尔等心胸狭隘之人疯狂弹劾,真是令朕痛心!”
盛王将奏折重重一扔,声音响彻金銮殿。
袁忠立刻捡起奏折,当快速扫完奏折后,他脸色一阵发白。
哐当!
奏折掉在地上。
百官见到袁忠的表情,不禁更加骇然。
更多官员将奏折抢去。
袁忠满脸不可思议的道,“抬高粮价,吸引外地粮商,待到外地粮商入城后,开仓放粮,冲击粮价!”
“这些外地粮商因为成本和损耗,便会纷纷抛售,以此带动灾区本地粮商卖粮……”
“天下,竟有这等手段!”
袁忠内心震撼。
百官也全都面带震惊。
姜乾和叶啸心口一跳,呆若木鸡。
利用商贾贪婪的本性,将其诱骗而来,再开仓放粮,这不知多少外地粮商将倾家荡产。
而这一切,全都是半个月之前便注定的。
他们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叶冰裳的身影,他光是站在那,运筹帷幄之下,粮价骤降。
无数百姓因他新生,无数粮商因他破产哀嚎!
此女,恐怖如斯!
一时间,整个金銮殿寂静一片。
百官全都心神震撼。
他们从未想过,大灾年间竟还有这种降粮价手段。
叶啸抢过奏折,也满脸吃惊。冰裳,真在藏拙?
叶啸不甘的道,“可他下令重修县衙,举办大型赛事活动,大灾年间如此行事,那不是鱼肉百姓吗?”
“这作何解释?”
盛王淡淡道,“让写计策叶冰裳和赈灾的凛儿上殿来解释一下。”
一时间,百官全都愕然的回头,看向金銮殿大门的地方。
很快,叶冰裳大踏步的走了进来,穿着一身长袍,腰间带着一块上好的羊脂白玉。
“臣女拜见陛下!”
“儿臣拜见陛下!”
唰唰唰。
一时间,众多目光齐聚叶冰裳身上,带着复杂。
灾区粮价一日之内骤降。
叶啸看着叶冰裳没想到她居然有如此本事,我真是糊涂把云珍乱棍打死,将自己儿子扔到荒郊野外,在族谱中除去叶冰裳的名字。
叶啸满意的目光看向叶冰裳。
盛王出声道,“灾区粮价骤降,朕已知晓,叶冰裳,你的手段倒是高超。”
“萧凛在奏折中说你要重修府衙,举办大型赛龙舟活动,拔得头筹者,甚至可免三年商税,这是真是假?”
叶冰裳点头道,“启奏陛下,这是臣女的主意,还望陛下恩准!”
盛王开口,“大灾年间,压榨百姓,叶冰裳,你可知此事触了众怒,有多少人弹劾你?”
荣恩亲王直接站出来,看向叶冰裳,“大灾年间,百姓吃喝都是困难,叶冰裳如此压榨百姓,不合适吧?”
叶啸也跟着道,“叶冰裳,欺压百姓,鱼肉百姓,这可是大罪,还请你给天下一个信服的理由。”
叶冰裳满脸淡然,目光看向叶啸和荣恩亲王,“我想问柱国将军和荣恩亲王乃至整个朝堂弹劾我的诸公一个问题。”
“灾区粮价在我离开之前便跌到了六十文一斗,外地粮商涌入,本地粮商抛售,粮价甚至能跌至五十文一斗。”
“但即便是五十文一斗,对于百姓来说堪称低价,但真就所有百姓买得起吗?”
“朝廷又有那么多的粮来赈灾吗?”
一时间,群臣瞳孔一缩,一阵无言。
事实上天下每次大灾,都要饿殍遍地,首先死的便是买不起粮食的百姓。
一百文一斗和五十文一斗,对这些最底层的灾民,并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因为这一批百姓压根就没钱买,或者钱不够撑过整个灾期。
他们只能等着朝廷赈灾!
而庞大的灾民,朝廷虽然下旨赈灾,但国库哪有充裕的粮食?
只能先死一批,再赈灾助百姓活下去。
国库没有充足的粮食,这是根本原因!
但莫说是现在,哪怕是数百年来,都没有很好的办法。
这是残酷的现实!
叶冰裳淡淡道,“一味地开仓放粮,只能延缓灾民的死亡。”
“百姓找不到工作,赚不到钱,这才是根本原因,更何况一味赈灾之下,会有诸多百姓每天等着赈灾粮的救济,国库粮食根本不够。”
“真正的手段,当是以工代赈,让百姓有活干,有钱赚,如此才是上上策!”
“以工代赈?”
伴随着叶冰裳的一番话,整个金銮殿的群臣全都陷入了思考。
就连盛王的目光也扫了过去。
“何为以工代赈?”盛国丞相袁忠好奇问道。
叶冰裳目光看向袁忠道,“大灾年间,最底层的百姓没有银子,买不起粮食,但他们却有劳动力。”
“故此,我斗胆提出翻修县衙,但其目的并不是压榨百姓,而是想让灾区内的各大富商看到,天灾之下,老百姓为了一口吃的,愿意十分低廉的干活。”
“一点点银钱加上管一顿饭,百姓便十分感恩。”
“若各大府衙,富商接连出手,只要灾区的粮价趋于稳定,那么就能令相当一部分灾民撑过去!”
“这便是以工代赈!”
随着叶冰裳的一番话响彻金銮殿。
荣恩亲王满脸震惊,丞相袁忠满脸动容。
“好一个以工代赈!”袁忠毫不掩饰自己的夸赞。
这个思路,他们以往根本没有想过。
龙椅上,盛王看向叶冰裳。
叶冰裳的这一番话给她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路。
朝廷并不只有赈灾一条路。
还可以以工代赈!
百姓处于天灾之下,为了生存,可以很廉价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。
这个做法看似对百姓残忍,十分毒辣,但实则却是一条救民之策!
盛王的目光带着惊叹,一双眸光充斥着满意。
叶啸忍不住的沉声道,“可纵然是以工代赈,冰裳何必如此压榨百姓,十文一天,未免太苛待了!”
盛国百姓一天劳作的收入大概在三十文到一百文。
这个工钱,已经压的很低。
足以堪称压榨了。
一时间,诸多目光齐聚叶冰裳身上。
萧凛嘲笑道,“柱国将军若不懂民生,大可不必开口,适当的沉默并不丢人,总比贻笑大方要好。”
叶啸看向萧凛那双淡漠的眸子,他很想出声,但话到嘴边还是憋了回去。
紧接着,他一双眸子骤然看向了叶啸,“柱国将军,令灾民翻修府衙固然可以一天三十文,甚至是五十文的工钱,但柱国将军可曾想过,高价的工钱,当地豪绅是否会跟风?”
一时间,叶啸哑然。
他也忽然意识到了这个严肃的问题。
若是府衙高价翻修,豪绅无利可图,又怎会闻讯跟风?
指望这帮豪绅体恤百姓?
盛王脸上笑意更加明显。
萧凛继续道,“豪绅在大灾年间修缮宅子,雇灾民劳作,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便宜!”
“府衙翻修,必须要压榨,唯有让当地豪绅看到此时的灾民为了活着,愿意十分廉价的干活,他们才会雇佣。”
“甚至,只有府衙当这个恶人,令灾民叫苦连天,当地豪绅稍微抬高工钱,就会收获不错的名声。”
“对豪绅而言,一来既能收获名声,二来还省了比太平年间便宜一倍甚至两倍的工钱,如此,他们才会心甘情愿!”
萧凛目光看向叶啸,如鹰隼一般锐利:“若府衙工钱很良心,豪绅无利可图,又无名可图,他们吃饱了撑的来蹚浑水?”
一言落下,叶啸脸色煞白。
整个金銮殿都陷入安静。
他眼里的压榨,实则是百姓的救命之策……
这对他内心的冲击,堪称惊涛骇浪。
盛王目光惊叹。
府衙当恶人,来送豪绅一场名声,还有利可图,这对当地豪绅来说,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盛王开口道,“叶冰裳,你凛儿去寺庙,也并非只是单纯拜佛吧?”
叶冰裳这种玩弄人心的人,可不像信佛的信徒。
叶冰裳看向盛王,接着道,“陛下圣明!”
“盛国信佛,佛道之争,由来已久,让六殿下去寺庙,只是观察各个寺庙的陈旧,再用身份和寺庙主持套近关系,以一个信徒身份自居。”
“临走之前,再书信一封,告知寺庙太旧,迟早要翻新,不如趁着大灾年间抓紧翻新寺庙,否则以后工钱要贵上不少,再抛出我佛慈悲,当济世救民的旗号!”
“寺庙本就陈旧,现在翻新不但省钱,还能打着我佛慈悲的名号,收拢民心,他们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。”
“如此,豪绅和寺庙既赚取了利益,又获得了名声,百姓靠着自己的双手赚到了钱,三方各取所需,再加上粮价稳定,百姓自然会有一条活路。”
以利益为杆,名声为饵,心甘情愿的令豪绅和寺庙为他所用!
三方达成了共赢,全都心甘情愿。
盛王满眼欣赏,继续追问:“举办大型赛龙舟活动,又是何意?”
百官的目光也跟着聚焦在叶冰裳身上,这个问题,他们也十分好奇。
大灾年间举办大型活动,这也能缓解灾情?
叶冰裳目光看向百官,负手在金銮殿淡淡道:“盛国重农抑商,商税颇重,若以拔得头筹者,减免赋税三年,当地乃至于外地大豪绅必定心动!”
“大型活动之下,百姓生来喜欢热闹,届时不光是当地的百姓,甚至灾区附近的百姓也会蜂拥而至,人一多,就会带动消费。”
“不管是吃食,还是旅店,商贩生意都会大好,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!”
“只要将赛制拉长,又会提供多个摊位,三重手段齐出,这一段灾期也就过去了。”
一语落下,如平静的巨潭中猛然投下一颗巨石,惊的百官目光一变。
以豪绅寺庙重利贪名,令县衙做一个恶人,给他们一个必出手的理由。
再举办大型赛事活动,带动消费。
如此,灾情可大大缓解!
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