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山高水远行无疆 > 第35章 我想去看海

第35章 我想去看海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周遥川在嘉兴看到了海。

准确来说,应该是杭州湾入海口。远处零零星星有些岛,水也比较浑浊,不够开阔。

上次看海是在大学的时候,还不是在南方,而是河北的曹妃甸。

——那时是多云的天气,风还有点冷,海水只泛着微微的蓝。

人很少,但码头旁有很多旧旧的蓝色渔船,不太大,又比乌篷船要大要现代化很多,整整齐齐地列着队,随波浪上下起伏。

二十岁的青年人并没能如愿看到辽阔的大海,记忆里在广东那样一望无际,湛蓝起伏的波涛,随着时间的洗礼,越发的模糊了。

他想再看一次,即使他们不在,却依然相似的风景。

周遥川分明是奔跑着冲向曹妃甸的滨海大道,好不容易才鼓起了勇气向外远行,没有找到记忆中的海,绝不会说放弃。

走了很远,很远,海仍然不够蓝。

他怔在围栏边。

那应该是碧蓝色的海呢?

“我眼中的海不是蓝色的——

“它是绿色的、黄色的、黑色的,唯独不是蓝色的。

“可它仍然是海。

“我们出海去捕鱼,捞起了皮皮虾、梭子蟹、黄辣丁……

“海容下了那么多,为什么非得是蓝色的?”

周遥川循着声音走过去。

那是一位站在渔船甲板上的人。

渔船上的漆有些剥落,但他仍然放心地靠着铁栏杆,一只手拿着笔,一只手拿着个小破本儿,聚精会神地朗读着。

他的手很黑。

周遥川听他念了三首诗歌,翻涌的心绪渐渐平息。

“呀,什么时候来的?”他转身,将黑黄的瘦脸盘面向周遥川,“小伙子,你喜欢诗吗?”

“我对诗歌没有太多研究。”周遥川抬起头,“但你念的诗,我觉得写得不错。”

那人呵呵地笑了。

“这是我自己写的诗。谬赞,谬赞啊。”

“您是诗人吗?”周遥川问道。

那张黑脸上扬起笑意,“我是诗人,更是个渔民。这是我的船,也是我的住所。”

他看着黑黑瘦瘦的,胳膊却强壮有力,左侧大臂上有一道泛白的伤疤。

“小伙子,你是来看海的?”男人从船边的舷梯上灵活地跳下来,饶有趣味地问道。

“嗯。”周遥川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。

“这里的海没有想象中好看,是吧?”男人耸耸肩,语重心长地望向海面,“出海一次,才能真正感受到大海的魅力和危险。”

“我只想找回我心里的海,但我又不敢独自去太远。”

男人眼角的褶皱越发密集。

他拍了拍稀疏头发上的盐粒,干裂的嘴唇笑意盎然。

“外面有风有雨,有海也有阳光,还有那些自以为碰不到的诗与远方。走出去了,也就出去了。”

阴霾稍微散开,一缕阳光穿透云层,照得海面亮亮的,映在他们黑漆漆的眸子上。

但周遥川一直没有找回那片海。

从曹妃甸回去,他去学车,考了驾照。

但他又遇到了学长,命运像是在惩罚那个不肯安分的孩子,恐惧笼罩着他,直到毕业前才得以摆脱。

不过出去了两次,又迎来了令人战战兢兢,几乎足不出户的三年。

人生苦短,在害怕什么呢?

所以他去了云南,去了新疆,去了宁夏,去了黑龙江,再向南……

这次一定可以看到海了吧?

.

嘉兴附近也有很多古镇,如乌镇、西塘古镇、梅里古镇,但周遥川没什么意愿一一欣赏,只在水乡的街道上走了走,新奇于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,吃着八珍糕,简单休息一番。

既然这里的海还不够,就继续向南。

先到杭州。

自互联网行业兴起以来,杭州早早跻身新一线城市前列,城市发展迅猛,高楼林立,商场遍布,较之北上广深也不见得差。

西湖是此地历史悠久的地标,来了杭州的人,通常都得在西湖旁走上几步。

周遥川不去凑热闹,避开断桥残雪,坐着公交车走了趟杨公堤,挺过车流间的滚滚热浪,钻到阴凉地儿去看荷塘中的荷花。

扑面一阵水汽与清凉。

荷叶舒张摇曳,放眼尽是碧绿,另有数不清荷花从高矮不一的荷叶下钻出,花瓣儿粉艳可爱,在烈日下仍然娇艳欲滴。

伴着蝉鸣,坐在绿叶成荫的长廊中观荷,满是夏日的味道。

最宜再吃块西瓜,喝瓶冰可乐,相当解暑。

在湖另一侧的断桥残雪,估计就没这么僻静了,桥虽未断,但恐怕要被踩断。

暑假人潮汹涌,从出火车站被挤得左摇右晃的瞬间,周遥川就决定避开人多的景点。

岸边时不时有工作人员开着小快艇,在沿岸帮客人打捞手机。

清风吹动发丝,把耳朵搔得痒痒,周遥川想,该去剪个头了。

他向小街小巷里溜达,找了家小理发铺,十块钱快剪。

店主和他夫人就是理发师,没有什么“创意总监”“设计师”的说法,随来随剪,轮流上阵。

这位师傅不用推子,一把剪刀一把梳子,剪去过长的头发,信手几下便将头发分了层修了造型,嚓嚓声持续了没几分钟就完成了。

用海绵擦麻利地擦去脖子上的碎发,用吹风扫两下,清爽!

对面的女士要做个稍微复杂的造型,店主夫人拿不准注意,把顾客提供的照片给店主看。

“能行。”

店主只说了两个字,又拿着他趁手的小剪子上阵了。

周遥川付过款,不好在狭窄的铺面里多留,但又有点好奇店主能不能剪出客人想要的样子,时间还早,就去隔壁的杭州小笼包来了一屉包子。

有人说“杭州小笼包”本是嵊州所产,就像是牛肉板面之争——“石家庄特产安徽牛肉板面”,“台湾手抓饼”在台湾却叫“天津葱抓饼”之类,很难分清源头。

且不管源头是哪,这家做的是纯肉小笼,面皮松软,馅料多汁,肉香扑鼻,好吃就完事儿。

周遥川坐在树荫下慢悠悠地吃着,没过多会儿,隔壁的顾客就喜笑颜开地举着手机出来了。

“宝子们,网红造型只要二十块,咱就是说,值不值?”

看来是造型做得很满意。

果然“高手在民间”。除去了一堆绰号与外表光鲜亮丽的店铺,这些有年头的,服务本地居民的小铺面,或许是隐藏的宝藏。

“那家的吴师傅,做了二十五年的理发师啦。”趁着人不多,卖小笼包的大娘向周遥川介绍起来,“从开店,我们左邻右舍的,都去他那理发,手艺高!比那些贵的理发店好太多了。就他陪儿子出去玩那几天,好些人都盼着他赶紧回来,外面都找不到这么实惠的!”

“是,师傅手艺真好,我还没来得及闭上眼,就剪好了。”周遥川摸摸头发,有点扎手,但是足够他半年不用过多打理了。

从西湖边回到旅舍,周遥川详细规划了下一步的路线,随后刷了刷关注列表,发现马亮他们正在贵州“翻山越岭”。

照片里面都是山水树木,大夏天的看着就很清凉。

虽然是夏天,周遥川还是很想提醒他们,晚上注意保暖。

他在研究生期间去贵州山区支教过一年,相比较北京的四季分明,那里可谓是冬暖夏凉,夏天不盖被是要冻感冒的。

“大家去六盘水了?晚上很凉快吧,都注意保暖,别像我当年一样被冻感冒了。”

周遥川原本想着给马亮发,又觉得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私交闲聊,直接发给马导有点不够份儿,便点开与沈逝水的聊天框。

毕竟他们仍然是朋友,他不会让沈逝水的担心成真。

“周老师我没感冒,但拉肚子了……”

周遥川一怔,自己这关心还真是时候。

“着凉了?还是水土不服?”

“老浪说后面要去黔东南,让我去吃牛瘪和臭酸,我这娇气的肠胃就吓坏了,没几分钟就要拉肚子。”沈逝水发了可怜巴巴的表情。

“亮哥这么有野心呢?”周遥川有些好笑,让连水蟑螂都不吃的沈老板去吃这么抽象的食物,马亮真是不怕沈逝水被逼急了,叫个直升机分分钟卷铺盖逃跑啊……

不过拉肚子这事不好说,说不定真和情绪有关。

“现在怎么样,有吃药吗?”

“得亏进山前带了小药箱,吃了蒙脱石散,没事,周老师不用担心。我看周老师去了古镇,挺不错的,下回我带周老师来苗寨!”

“那就好,保重身体。我已经离开古镇了,在杭州,过段时间要去舟山、嵊泗的海岛。”

“好!周老师也别太辛苦!老马不肯住好酒店,说是让我下乡体验一下真实的乡村……”

两个人就这么平平淡淡敲着字,扯了半个小时的闲天,直到周遥川的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叫声。

“该去吃点东西了。对了,我给你准备了礼物,下次见面再亲自交给你。”

对面沉默了半分钟。

“谢谢你,周老师,我想听听你的声音。”

周遥川的心脏猛然一滞。这种若有若无的暧昧感,是自己多想了吗?

如果是别人,他或许会回一句“就这样吧,我去吃饭了”,就此止住话头。

但这时候的暗潮老师,或许正抱着热水袋在床上躺着,亦或者在马桶间往返,不方便提视频通话的请求,也没有了活力。他是不是需要一些安慰?

周遥川深深吸气,想了想,按下录音键。

“怎么,隔这么老远,您听见我肚子叫了?”

略带玩笑的话语咻地发送出去,他觉得脸有点热,便把空调温度稍微调低。

“周老师你犯规!好吧,您去吃饭吧,我也要去找点清汤寡水的了。”

沈逝水嘀嘀咕咕的声音像是在撒娇。

周遥川愣了几秒钟,匆忙锁上屏幕。

耳朵好像比脸还热。

好像但凡沈逝水不在现场,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变红似的。

这种奇妙的感觉让他有些焦躁,他连忙去洗了把脸。

吃饭吃饭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