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谁给朕披了黄袍 > 第26章 谁是太子

第26章 谁是太子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刚一出门,大太监就低声启奏:“圣上,英国公卫国公在延英殿候着呢。”

“这几个老家伙,倒是心思玲珑。”

周启明笑骂了一声,便大步往延英殿走去。

贺济郑牧乍一看见圣上的面色,心里就有了底,不约而同地磕头道喜。

“恭喜圣上!”

周启明亦是毫不遮掩,大马金刀地往龙椅上坐下:“哈哈哈哈,确是喜事,皇后给朕生了一位皇子。既然你们都在,我正好还有一事想与你们商议。”

贺济开口:“请圣上直言。”

周启明轻描淡写地抛出一个炸弹:“朕想立这孩子为太子。”

贺济和郑牧都差点没站稳,捏紧了手中的象牙笏,震惊地抬头。

他们两个很清楚,圣上在这里提议此事,是希望他们能在群臣中领头赞同。但是让刚出生的孩子继承储君之位,就算是他们二人也有些无法接受。

郑牧站了出来尝试规劝:“太子乃一国储君,自古万万将没有刚出生的孩子为太子的道理,还请圣上三思。”

周启明没有要到他想要的答案,语气一沉:“朕意已决,明日朕会将此事拿到早朝上商议,你们回去吧。”

贺济他们知晓圣上之心已不可回转,只得暂且告退。

果然次日早朝,圣上宣布完宫中喜事后,就抛出了立太子一事。

“圣上鼎盛之年,为何要这么早立太子?”

“立幼子为太子一事,未有先例,恐伤国体!”

……

群臣议论纷纷,但终归都是阻止圣上有此想法。

周启明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,但依旧心有不悦。尊为天子,居然连立太子都要你们同意吗?

相持之下,草草结束了早朝,如此僵持了数日。

朝野内外议论纷纷,但让周启明没想到的是,竟然扰得久居深宫的太后出了面。

“我知你心里有了主意,他们不敢说的,我这个老婆子来说!生孩子容易立住难,这孩子八九岁以前都做不得数的!太子之位多有变动,对国事影响颇大!”

周启明知道母亲说的是什么意思,虽然现在他膝下有六个孩子,但在延义秦王时期,后院其实还有几个孩子在襁褓或三四岁时,因身体孱弱早早离世,其中还包括了英英和他的另一个孩子。

不过这话也就只有太后能和他说说了。若是大臣将这事捅了出来,岂不是在诅咒龙嗣?家里有几个脑袋敢这么说呢?

太后见大儿子沉默,心里有了底,又加了一层砝码:“谁会不怜爱自己的小儿呢,但孩子年幼,撑不起这么大的福气,你和启满之前都还有诨名呢!怎么你做了皇帝,反而不懂这层道理了呢?”

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将周启明堵死了,他也得退后一步:“那就如太后所言,暂且不立太子。但这孩子的名字,我已经想好了,叫周永祚。”

经此一事,宫中内外都明白了一件事,就是圣上有意这孩子继承国祚。

建鼎四年,二皇子府总算修建完成,随之而来的就是二皇子的大婚。

虽然弘文馆给了假,但周永惇却也只能和三哥在宫里等着新人进宫。

捱到第二日才等到二哥带着二嫂进宫的消息,周永惇赶紧拉着三哥往明义殿跑。

二嫂一看就是个明媚的姑娘,大大方方地给惠贵妃行礼,给弟弟们也准备了礼物,而成婚后的二哥看着也是稳重了不少。

自从府邸落成后,周永格就在圣上那儿领了差事,不用再去弘文馆了,因而也就难得进宫了。好不容易三兄弟又得了机会聚到一块,自然也是说不完的话。

周永惇对差事倒是有兴趣:“二哥,工部那边如何?你可有些日子没进宫了。”

周永格耸了耸肩:“我初来乍到也没什么事堆砌在我头上,更何况还有二姐夫帮衬,只不过脱不开身罢了。”

周永惇故意使性子为难二哥:“不能进宫见惠贵妃,难道还不能见我们?你现在要去弘文馆可方便!”

周永格笑了出来,又带出了之前那股子爽朗性子,“行,那以后我天天去弘文馆!”

周永惇故意和他唱反调,还扯上周永清:“你来管什么用,记得带上二嫂给我们俩做的吃食!我们可是吃腻了光禄寺了!”

周永格也不惯着他:“别想,人家姑娘在娘家也十指不沾阳春水的,哪轮得着给你做饭。”

“好好好,新婚燕尔就胳膊肘往外拐了,不疼弟弟了,我这就要去问二嫂,看她给不给我做。”

说完,周永惇就跑出去,皮猴似的甚至没能被周永格抓住。

二皇子妃正在和惠贵妃她们聊着呢,就见四皇子偏殿跑了出来,二皇子还急匆匆地跟着,也就三皇子稳重些,在后头慢步走来。

周永惇脸上挂着笑故意问:“二嫂,以后能不能让二哥上值的时候,给我们带你做的吃食呀?”

二皇子妃看出来四皇子是故意在逗二皇子,也就笑着说:“我做的哪能给你们吃,吃坏了到哪里去给你母妃赔一个新的?”

惠贵妃也被逗笑了,顺着说:“哈哈哈,那你做的给谁吃?”

“儿媳做的,给后面那个木头吃!”

二皇子妃脸上带着笑,抬手用纤纤细指轻轻点了点后面的二皇子。

“哦,我吃也行,我不怕。”周永格红了耳廓,偏过头。

惠贵妃也很中意这个儿媳,性子大大咧咧,和自己出阁前一个样。这会儿看着自己儿子没出息的样子,也被逗的笑个不停。

二皇子成婚后,赵兴平、常林、贺义也相继从弘文馆结业,借着门荫领了差事,在京城里点卯上值。

但也不过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虽然国公对幼子也没什么期望,但也赶紧给他们娶了媳妇,好收收心成家立业。

周永清、周永惇自然也不能例外,也是相继得了赐婚,但也没掀起什么波澜。

四皇子妃确实只是少府监之女,家世不显,和二皇子境遇颇为相似,而三皇子妃却为林家嫡女。

若是平时,群臣私下还能有所揣测,但这事却是在五皇子的一岁生辰上宣布,可见无论前头几位皇子如何,也动摇不了五皇子的嫡子身份的。

宫外的纷纷扰扰也乱不到两位刚成婚的皇子身上,周永清领了秘书省监、周永惇领了司农寺卿的位置,一个管理国家藏书,一个掌粮食积储禄米供应,也算是归根溯源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