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小说网 > 重生到夫妻团圆前夜 > 第21章 庄头

第21章 庄头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归宁将脸埋在他胸口,听着一声声沉稳的心跳,再未言语,违心之言,她不似他,能张口即来。

见他拥着自己不说话,这种诡异的平静让归宁不安,随意找了个话头道:“夫君,年关将近,户部很忙吧?”

萧元绰嗯了一声,“要审阅各部门提上来的预算,礼部庆典要钱,工部修宫殿要钱,吏部发俸禄要钱,兵部练兵粮草军械更是离不开钱呀。”

“朝廷现在……”

国库空虚,入不敷出。

归宁道:“皇上即位之后,就下令解除了海禁。商贸较前些年更加繁茂,国库理应充盈才是。”

萧元绰道:“解除海禁,有利有弊。好处自然是促进民间出海贸易,坏处是海寇更加猖獗,军费开支更巨。”

“再有,本朝税制繁杂,各种税赋计算起来异常麻烦。百姓负担重,真正送到国库的税银却有限。”

归宁附和道:“看来朝廷的家也难当呀!”

说起当家,萧元绰借机道,“咱们府上这家也不好当,这些年为难你了。”

“吴明监守自盗,送官查办。那些被吴明偷卖的东西,都是祖母留下来的,我想办法再赎回来。至于母亲让秦管事买的那些地,可以先将地契拿给邓家,等邓家有了钱,再还回来,你看怎样?”

归宁柔声道:“邓家是母亲的娘家,与咱们原本也是一家人,也没什么不行。只是一旦传出去,今日邓家如此,明日堂叔堂伯三姑六婆,那些萧家的亲戚都如此,可怎么办呀?”

萧元绰道,“这你就不用操心了,我也有一些家私,先替母亲把这账填上,下不为例。”

归宁暗中撇了撇嘴,他的钱还不是外祖母留给他的,外祖母最不喜邓氏,可她的宝贝孙儿,还是这么向着他的母亲。

“以后母亲不会插手任何家中庶务,你放心。”

他既有决定,归宁不好再多言,二人相拥片刻,归宁就挣脱出来,继续低头绣荷包。

年底户部最忙,萧元绰小坐片刻,起身回了书房。

此时宋娘子已经坐上回家的马车,柳妈妈上前,关切道:“娘子怎么样?试出来了吗?”

宋娘子失望地长叹一声,“青然变了,变得我都有些不认识了。”

归宁根本没有想着要让母亲去修簪子,她只是找了一个借口,看萧元绰的反应,他果真很紧张。

他与邓氏一唱一和,簪子上的秘密,他不可能不知道。经此一试,宋娘子对萧元绰失望透顶。

她实在不明白,她自幼看着长大的孩子,为什么要害她女儿。当初是他心甘情愿要娶的呀,没有人逼他。怎么守孝回来,人就变了呢?

柳妈妈在一旁劝慰道:“姑娘让唐妈妈查一下邓家,咱们也帮着打听打听?”

宋娘子微微点了点头,突然道:“我打算去一趟应天。”

柳妈妈微惊,“什么时候?”

“越快越好。”

“这天寒地冻的,娘子的身子未必熬得住呀!”

“青然在应天守孝时,定然是发生了什么才会这样,我得回去一趟。”

“回去娘子找谁问呢?单妈妈早就过世了,秦妈妈送完老太太在回来的路上被水匪推入河中,淹死了。”老太太过世后,单妈妈一家人就扶灵柩回了应天老宅,可刚到应天,就染了风寒,不久之后过世。

这番话点醒了宋娘子,抓着柳妈妈的手道,“你有没有觉得太巧了,她们两个都是我母亲身边的人,护送灵柩回了应天之后,都莫名其妙丢了性命。”

柳妈妈有些犹豫,“一个是风寒,一个是意外,或许就是巧合。”

宋娘子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祥之感:“我觉得不是。”她突然有个想法,但还是要征求单家的同意。还得她亲自去一趟应天,这事才好解决。

且不论宋娘子怎么安排,再说那吴明,自从被送官之后,没多久就传来他在狱中畏罪自杀的消息。

姜妈妈没有出现,还是邓家的一个下人过去给他收了尸。消息是经唐妈妈之口,传到归宁的耳朵里。

沉吟片刻,她才道:“邓家的事,有眉目了吗?”

唐妈妈道,“有了一些。据说邓家一年多以前把祖宅都抵押出去了,差点儿被人收走,邓睿江的官职还是花钱捐的。”

“邓家之前应该是欠了别人一大笔钱,靠着咱们太夫人接济,应该是挺过来了。”

归宁不解,“做什么欠了那么多钱。”一个官宦之家,即便不会大富大贵,也不至于四处借贷过活呀。再说,邓氏的堂哥,生前都做到了千户的位置,好歹也攒了些家私。

难道是邓睿江有什么恶习?看那仪表堂堂的模样,也不像啊。

归宁努力回忆前世的种种,也没有找到线索,或许是邓氏伪装的太好,没有破绽留给她。依目前所见,邓家之事迷雾重重。

萧元绰为人十分聪慧机警,时间拖得久了,他定会发现归宁对他抗拒和躲闪,到时候就真不好办了。

她必须要抓紧。

**

转眼到了十冬腊月,寒风侵肌。年关近,庄头们纷纷携年货入京贺岁,趁机拜一拜伯府的新主子。

前些年家中长辈过世,刚袭爵的萧元绰又不在府中,重孝期间,女眷极少走亲访友,大年都过得冷冷清清。

弘文伯府嫡支人丁不旺,守孝期间又少了人情往来,消耗不了太多东西。归宁就让庄子上将东西折成现银送来,各式珍禽走兽、五谷杂粮及干货果脯等送来少许,足够府中女眷过年吃喝即可。

然,今年萧元绰回来,归宁提前让人给庄头们送了信,让他们恢复外祖母在时的规矩,按往常送年货过来,多余的东西,可以给族中亲戚分一分,也可借送年礼恢复与同僚上级等的走动。

萧家祖籍是应天,那里有萧家的祖产。因应天距离京师太远,往年那里的庄头都是直接将银票和年礼送给在祖宅守灵的萧元绰,今年归宁也没听到动静,大概是萧元绰自有安排,或许当做体己给拿去给邓家补窟窿了。

另外归宁外祖母娘家的祖籍是山东,外祖母在离京师更近的山东有两处陪嫁的庄子,这次进京送年货的就是山东来的庄头。

过来的刘庄头说,今年山东大旱,收成不好,命人送来的东西比去年还要少,更是比不得外祖母在时的情况。

萧元绰下午命人收了这些鹿猪牛羊、鸡鸭鹅兔等活物,又命厨房将海产干货、五谷杂粮、果脯坚果等物分类收好,将年货单子命人拿给后院的归宁。

归宁已经休养了七七八八,眼下正在准备走亲访友的年礼。见到南烟手中的年货单子,拿出往年的清单,还有外祖母在时山东庄子每年按例送来的年礼,比着看了看。

从外祖母去世第一年,部分折成现银开始,归宁就发现,银货不对等,按外祖母在时的份例折算,减少的年货按市价的八成算也不是只有这些银两。只是萧元绰不在府中,家里没有能撑起来的男丁,她只好笑着收了东西,没有发作。

往后两年,年年寻借口收成欠佳,今年依旧。

萧元绰晚间回来后,夫妻二人用过晚饭,说了些过年的安排,归宁将山东庄子的事一并说了,“外祖母在时,庄头心有敬畏,每年的地租收成可不止这些。”

“夫君之前不在府中,我也不敢胡乱做主。今年我听从山东回来的商队说,山东旱灾严重的是滨州,武定州影响不大。”

“夫君是不是派个人过去看看?”

萧元绰认为不算什么大事,淡然地将碗中的汤喝完,道:“老仆欺幼主,历来皆不罕见,我叫来敲打敲打就是了。等开了春,再派人去转一圈也不迟。”

归宁不敢掉以轻心,前世就是让刘庄头将私吞的租子补齐,闹出了人命官司,还差点儿为此牵连萧元绰的官声。外祖母将萧家所有的产业都留给了萧元绰,唯独将自己当年陪嫁的庄子给归宁打理。虽然都是萧府的东西,但这几个庄子更像老人家赠给归宁的私产。不过归宁不贪,还是将每年的进账划到公家。

今时今日,归宁本可借前世之事,假他人之手,闹大山东庄子的命案,踩萧元绰一脚,换得逃脱牢笼的机会,可她却不愿意。

百姓何其无辜,她若生了此心,与面甜心苦的萧元绰又有什么区别?

静默片刻,归宁道:“大过年的,刘庄头过来一遭也不容易,俗话说迎面不打笑脸人。等过了年,夫君亲去巡一巡庄子,也不惊动他。等查明了,再行处置。”

归宁心里打算:如果能借山东庄子之事,年后将萧元绰支出去几天,既能处理了庄子上的事,还能让自己多几天缓冲的时间,就再好不过了。

年底事忙,萧元绰道,“我另外派人去就是。”轻飘飘一句话就打破了归宁的幻想。

归宁不甘心,又道:“这刘庄头滑溜得很,外人恐怕不行。”为了说动他,又添油加醋地将刘庄头的欺主之事以及可能的后果唠叨了一番,最后又道,“两个庄子每年的进项比外祖母在时少了一万两,佃户们只知有刘庄头,不知有萧家,夫君不去一趟,恐怕难以压住这些老仆。”

“另外,除了顺天府的人情往来,应天那边的官员往来也不能落下,而且萧家不少族亲在应天,这些族人虽远,但外祖母在时定了规矩,也不能苛待了。萧家刚出了吴明,若是其他庄头也学刘庄头这般,萧家恐要塌架子,夫君需要拿刘庄头做个典范。”为了达到目的,归宁仍在努力。

萧元绰有些不耐烦,道:“你放心,我自有人选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