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室里的气氛,像是被拉到极致的弓弦,紧绷而充满了紧张感。联考的日期如同悬在头顶的倒计时牌,上面的数字一天天减少,压得每个人都有些喘不过气来。就连平时最活泼、最咋咋呼呼的聂小小,这几天也安静了不少,大部分时间都埋头在自己的画板前,眉头紧锁,脸上写满了苦恼。
这天下午的色彩课,画的是一组衬布上的水果静物。静物台上摆着红色的苹果,黄色的香蕉,紫色的葡萄,还有一块蓝灰色的衬布和一块白色的衬布。这组静物的色彩关系复杂,光影变化微妙,对学生的造型能力、色彩感觉和调色技巧都是不小的考验。
路远的状态还不错。他对色彩的理解和把握一向是强项。他很快就用大笔触铺好了基本的色块和明暗关系,画面迅速变得饱满而有立体感。然后,他开始深入刻画细节,调色精准,用笔肯定,画面效果总能比别人快一步出来,而且显得生动而有灵气。
而他旁边的聂小小,却陷入了苦战。她的调色盘上颜料混成一团,画面也显得灰蒙蒙的。
“哎呀!这个紫色怎么调都不对!”聂小小烦躁地用画笔在调色盘上戳来戳去,嘴里小声地咕哝着,“加点普兰太冷,加点深红又太艳……这葡萄是打了蜡吗?怎么这么难画!感觉每个葡萄颜色都不一样!”
她看看自己的画板,画面上的葡萄像是一串紫色的、没有光泽的泥点子,缺乏体积感和通透感。她又看看老师的范画,再看看实物,感觉自己的画面糊成了一片,衬布的颜色也画得有些脏,冷暖关系混乱,整个画面显得灰暗而缺乏层次感。
她偷偷瞟了一眼路远。路远的画板上,那串葡萄已经初具雏形,紫中带着微妙的蓝调,蓝中又透着红色的光泽,高光和反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,显得晶莹剔透,仿佛带着清晨的露珠。两块衬布的冷暖对比和虚实关系也拉开了,蓝灰色衬布的冷峻和白色衬布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整个画面响亮而和谐。
人比人,气死人!聂小小在心里哀嚎一声。她觉得自己和路远简直不是一个星球的。
她又在自己的画板上挣扎了一会儿,试图挽救那些失败的颜色,结果感觉越画越糟糕,几乎想把画板掀了,直接放弃。终于,她忍不住了,放下画笔,可怜巴巴地凑到路远旁边。
“路远……大神……救命啊……”聂小小双手合十,作揖状,脸上带着哭丧的表情。
路远正专注于苹果上一个微妙的反光处理,被她突如其来的声音和动作吓了一跳,手里的笔差点一笔画歪。他转过头,看到聂小小那张因为苦恼而皱成一团的包子脸,有些无奈地笑了笑:“又怎么了?一惊一乍的。”
“我的色彩!我的色彩要崩了!”聂小小指着自己的画板,一脸绝望,“你看我这个葡萄,还有这个衬布,怎么画都感觉脏兮兮的,颜色也不对,调出来总感觉灰灰的,没有光泽……”
路远侧过身,仔细看了看聂小小的画。确实问题不少。主要是色彩纯度把握不好,调色的时候颜色种类加得太多,或者用了不合适的颜色,导致画面发灰;还有就是冷暖关系处理得比较混乱,尤其是在衬布的交界处和水果的暗部,没有拉开对比,显得平面而缺乏立体感。
“嗯……问题是有点多。”路远摸了摸下巴,实事求是地说,语气里没有嘲笑,只有一种客观的分析。
聂小小的脸垮得更厉害了,像泄了气的皮球:“我就知道……完了完了,联考肯定要砸……我感觉我色彩是没救了。”
“别急,还有时间调整。”路远安慰道,他知道临近联考,大家压力都很大,一点小问题都容易让人崩溃。“你主要是……”
他拿起一支干净的画笔(平时指导同学时会用自己的笔,不弄脏对方的),指着聂小小的画面,开始耐心地给她讲解:“你看这块紫色,你是不是加了黑色想让它变暗?这样很容易变脏,尤其是画水果这种需要通透感的物体。暗部可以用互补色来调,比如紫色里加一点点黄赭或者熟褐,纯度还能保持住,而且颜色会更厚重,能压得下去。还有这个蓝灰色衬布,它的暗部受环境色影响,应该偏暖一些,你画得有点太冷了,和亮部的冷色拉不开对比,所以显得平,没有空间感……”
路远讲得很认真,也很细致。他结合着实物、聂小小的画面以及自己的理解,分析着光线、环境色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,以及如何运用冷暖、纯灰对比来塑造体积感和空间感。他甚至拿起聂小小的笔,在她画板旁边的小角落里,快速示范了一下如何调出那种通透的紫色和有层次的蓝灰色。
聂小小听得连连点头,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。她觉得路远讲得比老师还要清晰易懂,而且更针对她画面的具体问题,简直是醍醐灌顶,让她一下子找到了方向。
“哇!原来是这样!我试试!”聂小小兴奋地拿起自己的画笔,按照路远说的方法,重新开始调色和修改画面。
路远看着她笨拙但努力尝试的样子,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笑意。聂小小虽然有时候咋咋呼呼,像个小男孩,但性格直爽,没什么心机,而且对朋友很热心。他把她当成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妹妹,对她的困境,自然会伸出援手。
“还有这里,笔触可以放松一点,跟着形体走,不要太拘谨。”路远看她下笔还是有些小心翼翼,又忍不住指点了一句,希望她的画面能更生动一些。
聂小小一边画一边点头,像是认真听讲的小学生:“嗯嗯!知道了!谢谢路远!”
阳光透过窗户,斜斜地照在两人身上。一个耐心细致地讲解,一个认真虚心地聆听。在紧张的备考氛围中,这一幕显得格外和谐而温暖,充满了青春期特有的友谊和互助。
然而,他们都没有注意到,在画室的另一边,一个埋头画画的身影,此刻却停下了笔。那双原本专注的眼睛,正静静地看着他们。那双眼睛里,原本温柔的光芒,正在一点点地黯淡下去,仿佛被一片阴影笼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