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日激战,纵使明月皎习得纵横之术,仍伤亡不少。
战争是最为无情且残酷的。
看着城内一片惨状,营中不断抬进来缺胳膊少腿的伤兵,明月皎面色凝重,找来了吴将军,低声交代了他些什么。
吴将军虽诧异,他想要提出异议,却也知情况特殊,只面色沉重的退了下去。
明月皎也没闲着,她帮着挑水煮药,见过太多血腥的她帮伤残包扎也是得心应手,远比为自己包扎的时候有耐心的多。
天气虽冷,过度劳累之下她额间仍旧冒出一层薄汗来。
也不知过了多久,吴将军回来了,看见明月皎正帮着伤残缝合伤口,他眉头轻皱:“大人无需亲自动手。”
明月皎动作未顿,她将线头剪断,等到完全缝合好之后方才回身看向吴将军。
她知晓吴将军是关心她,于是放缓了语气:“人手紧缺,咱家正好会这些,岂有坐视不管的道理?”
吴将军微微一怔。
而后他微微露出一个笑容来。
不愧是谢钰的孩子,便连说话都一般无二。
而后他才想到自己过来要说的话:“大人,对面同意了您的请求,休战一日。”
明月皎微微扬眉,似乎并不惊讶:“咱家知道了。”
吴将军说完便去忙其他的了,而明月皎活动了下筋骨,继续手头的活计。
……
残阳如血,洒在西域的广袤大地上,鹄阳关宛如一座孤堡,静静矗立在风沙之中。明月皎面色冷峻,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。
她鼻尖轻轻耸动,对身边的侍卫说道:“清点人数,咱家今夜要焚尸。”
“什么?大人万万不可……”那侍卫闻言忙出声阻止,可明月皎有些不悦的打断他的话。
“咱家不想说第二遍,去吧。”
明月皎的眼眸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。
“可……”那侍卫张了张嘴,终是没有再说什么。
她的目光落在侍卫身上,却见他往相反的地方跑去。
不一会儿吴将军匆匆赶了回来,他面色不解:“大人为何要下令焚尸?”
明月皎没有看他,她的目光似穿过重重风沙,看向了更远的地方,良久,徐启唇道:“今城中困厄,地僻旱荒,水脉稀缺,若不火化尸身,疫病恐将肆虐。”
吴将军知晓明月皎的良苦用心,但他开口道:“可百姓们不懂这些,大人可知本地风俗,若是焚尸恐怕会引起不满。”
“咱家知道。”明月皎道:“可是将军,若疫病降临,我们便一点胜算都没有了。”
“将军你说,是活着的人更重要,还是保护逝去之人的尸首更重要?”
吴将军不说话了。
“逝者已矣。”明月皎喟然长叹,她将目光转向吴将军,“咱家来时携金银若干,烦将军遣人馈于伤亡惨重之家室,以慰其痛。”
“待人数勘毕,咱家当亲理焚尸之事,以安亡灵。”
吴将军定定看着明月皎,而后郑重道:“好。全凭大人吩咐罢。”
两人走下城楼,说话间,却突然有人冲了出来,旁边侍卫阻挡不及,一道寒光闪过,刀锋直指明月皎的命门。
吴将军大惊失色,想要阻拦却已来不及。
然而明月皎却似早有察觉,她身形微动,在刀尖袭来时侧身一闪,那锋利的刀刃险之又险地擦着她的衣衫划过。
来人一击未中,借着趔趄顺势一个转身,再次挥刀攻来,刀光霍霍,如夺命之蛇。明月皎眼神冷静,脚下轻点施展轻功,向后飘然而退数丈之远。
此时吴将军也拔剑出鞘指向来人,他大喝一声:“何方狂徒,竟敢行刺!”说着便要挺剑而上,却被明月皎挡住下了。
刚才事出突然,她没有看清来人面庞,现在她似乎认出了来人,于是对上吴将军不解的眼神时,明月皎轻轻摇了摇头。
来人是个老者,他鬓发斑白,面黄肌瘦,看向明月皎的眼中充满怨恨:“你这奸贼,不敌楼兰大军也就罢了,如今还要毁掉我儿的尸体,让他不得安葬啊!”
那老者悲愤交加,眼眶通红,手中的刀依旧颤颤地指着明月皎,身子因激动而微微发抖。
吴将军闻言面色转变,才知晓他是亡者家属,脸上露出一丝痛惜,于是缓声道:“老人家,今时不同往日,如今城中封闭,疫病一旦蔓延,将会有更多无辜之人丧命,到时这城中便再无宁日了呀。”
可这话在老者耳中便只是台面话,他现下悲痛万分,只当吴将军竟同明月皎成了一丘之貉,他怒吼道:“我儿为国捐躯,本应入土为安,怎能遭此焚尸之辱,你这说辞不过是狡辩罢了,我今日定要你们给我儿一个交代!”
吴将军在旁焦急道:“老人家,大人此举确是为了全城百姓着想,您且先放下刀,咱们好好商量。”
可老者充耳不闻,只是死死盯着明月皎,那眼中的恨意似要将她吞噬一般。
明月皎拨开吴将军下意识阻拦在她身前的手,她不顾危险上前一步,声音听不出喜悲来:“咱家就是要焚尸,这是军令,不容更改。”
“您痛失爱子,此等悲恸咱家感同身受。令郎奋勇御敌,其英勇之举已铭刻众人之心,咱之所为,非为亵渎,实乃护佑全城百姓之性命。若因尸身处置不当,疫病肆虐,万千生灵涂炭,想来令郎十九在天之灵亦难安息。”
她直视老者的双眼道:“待难关过后,咱家定会为令郎及诸烈士举行隆重祭礼,立碑铭记,使他们之名永传于世。”
“你……记得我的孩子……?”老者浑浊充满愤恨的目光变得迷惑。
“咱家记得。”
她的声音变得柔和:“您是鹄阳关最有名的杨屠户,您的孩子是陪咱家一同冲锋陷阵的杨十九。”
明月皎取出随身而带的锦囊,她从无数牌令中精准找到属于杨十九的那一枚递给老者。
那老者突然痛哭出声,他没有接过牌令。
“我的十九,我的十九啊……他还那么小……我每夜都梦见他,每夜都梦见他告诉我他好痛……他好痛啊……!”
老者终是扔了手中的刀,失魂落魄的踉跄而去。
明月皎心中也有些不好受。
虽然她面上没有表情,可老者的话萦绕在她耳边。
每夜都梦见逝者吗……
明月皎平复了下自己的心,而后向旁边的人吩咐道:“派人去送送他。”
“是。”
……
是夜,月凉如水,鹄阳关内一片死寂。
风声呼啸而过,似鬼哭狼嚎。几片乌云像讨命鬼一般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。
明月皎独立于庭院之中,身影在月色下显得孤寂而清冷。
卸下沉重的盔甲,她只着一袭白衣的身姿看着格外单薄。
明月皎点燃手中的火把,火光照应着她俊美无双的妖冶面庞,她似暗夜之鬼魅,前来渡走幽幽亡灵。
明月皎望着那尚未开始焚化的尸身堆放之处,心中五味杂陈。
她并非第一次见尸横遍野,只是原本以为自己早已麻木不仁,没想到自己看到此情此景仍然悲从中来。
那一个个冰冷的身躯,或残缺不全,或扭曲变形,更有甚者已经开始腐烂,曾都是鲜活的生命,有血有肉,有笑有泪,有对生活的憧憬与期盼。
两日前他们还随她一同披甲上阵,如今只剩她为他们祭奠。
他们或为家中顶梁柱,或为膝下弄潮儿,而此刻,皆化为这无声的惨烈,消散于楼兰的风沙之中。
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在眼前消逝,徒留满心的惆怅与悲凉。
“没事的。”她在心中轻轻呢喃。
终有一日,她会在黄泉之下与他们相见。
她想,这一天或许不会太远。
“鹄阳风悲血映红,英年赴难志豪雄。
身消此境魂犹念。
亲者泪,洒碧空,盼君归来路千重。
今祭汝,酒一盅,愿安息,来世逢。”
明月皎点燃草席,熊熊烈火燃于空中,她眸底骤然被照亮,英姿在火更雍容。
……
结束之后明月皎没有回去休息,她于城楼上枯坐一夜,眼睛一直盯着京城的方向,直到红日初升。
是冬天的红太阳、在破晓后、也在黄昏后。
那么红,那么远,而它的光芒却没有一丝照在大地上。
明月皎抱紧双臂,冬日的太阳,好冷。
她看见——
黑压压的楼兰军队随着远方而来,像厚厚的乌云意图压倒这道光。
明月皎穿上了自己的新的白银铠甲,迎着晨光率大军浴血奋战。
鲜血染红她了她的墨发,身体也逐渐有些疲倦,明月皎却犹然冲锋在前。
太阳照在她的铠甲之上,发出炫目的光芒。
这时城楼上传来一阵笛声,明月皎挥剑砍倒一个楼兰人,而后高喊着:“撤退!”
“不要恋战,不然谁都别想活着回去!”
楼兰人以为明月皎想要带兵逃跑,那坐镇大将赶忙催促道:“往右路,先杀那个穿银甲的,他们已经快撑不住了!”
遥遥看着明月皎那张仍旧波澜不惊的脸,他只当她是强弩之末,也不知想到了什么,大将的目光中闪过嗜血般的兴奋暗芒,长舌扫过森白的牙,他大声道:“取其项上人头者,赏金千两!”
楼兰大将声如洪钟,在战场上回荡,楼兰士兵们听到他的声音皆抖擞精神,齐声呐喊,向着明月皎的方向汹涌而去。
一时间,马蹄扬尘,喊杀震天,战场局势愈发紧张险恶。
明月皎变幻身位,她看似狼狈慌张,实则唇角微微上扬。
楼兰人太过急功近利,却不知他们此刻太过深入,战线过长,不便撤退。
可他们已然杀红了眼,且那般轻视己方,哪里顾得了这么多呢?
可隔过层层人群,楼兰军队之中有一人似乎发现了明月皎的意图,他低声在楼兰大将耳边说了些什么,大将脸色剧变,他仓皇抬头,声嘶力竭的喊道:“快——”
离他较近的楼兰士兵听到己方将领的呼喊纷纷回头。
可已经来不及了。
“放箭!”
随着明月皎的一声令下,鹄阳城墙上早已埋伏好的弓弩手们探出身来,纷纷挽弓搭箭,毒箭如飞蝗般射向敌军。
刹那间,天空被密密麻麻的箭雨遮蔽,连那阳光都似乎为之黯淡。
箭如雨下,刺穿冲锋陷阵的楼兰人的身体。
也不知是谁大喝一声:“不好!这箭有毒——!”
此毒乃是从西域特有的一种毒草中提炼而成,毒性极为猛烈,一旦侵入人体,便会迅速扩散,引发伤口溃烂,剧痛难忍。
方才提醒大将的蒙面之人突然抬眸,他的目光隔着千军万马仍旧准确无误的落在明月皎身上,明月皎只觉颈后一凉。
楼兰士卒们原本以为鹄阳关大军已是强弩之末,故而此次进攻并未太过谨慎。
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噩梦。
毒箭呼啸而至,纷纷射中他们的身体。
起初,只是轻微的刺痛,但很快,那毒性便开始发作。中箭的楼兰士卒们只觉伤口处犹如被烈火灼烧,紧接着,便是一阵钻心的剧痛。
他们惊恐地看着伤口迅速溃烂,黑色的脓血不断渗出,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。痛苦的哀嚎声此起彼伏,在战场上回荡,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哀号,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不禁毛骨悚然。
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让楼兰全军上下顿时恐惧弥漫。原本整齐有序的进攻阵型瞬间乱作一团,士卒们惊慌失措,四处逃窜,只想远离那夺命的毒箭。
而就在此时,天空中下起了冰雹。
转瞬之间,狂风呼啸,卷动着沙石,打得人脸生疼,道路变得泥泞不堪。
似乎连老天都在帮助鹄阳关的守军们。
明月皎毫不犹豫,她握紧缰绳,大喝一声:“随我杀——!”
她这一声响彻整个战场,充满了无尽的力量与决心。
明月皎一马当先,如同一道闪电般冲向敌军。
冰雹在她白玉般的脸上刮出淡淡血痕,却无法浇灭她眼中燃烧的斗志。
守军们在明月皎的鼓舞下士气大振。他们齐声呐喊,如虎豹般勇猛,紧随明月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