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边几个老者袖手负暄,见到一个头陀并个书生站定观看,遂招呼道:“师父,往哪里赶路?”武松答了。老者摇头道:“赶不过去。快过年了,不如歇歇再走。”武松道:“如今甚么日子?”老者道:“师父想是着急赶路,忘了岁月。如今腊月二十八了。”
叔嫂二人遂停留下来。客居羁旅当中,过了一个新年。初一早上起身,金莲惺忪间瞧见新糊窗纸上贴着窗花,透出雪洞般清光来,一时恍惚,便以为还在县前西街。自言自语地道:“今日又不出摊卖饼。怎的他就已经起来了?”将窗一推。
昨夜喧嚣已被寒气收尽。满街风物陌生,一地白霜。街道店铺都上了门板,只余满地爆竹残红,喜庆中含着微微的凄清。金莲便想起来了,这是异乡羁旅,她在外过的第一个新年。过年的人如今便只剩她同小叔两个了。她扶着窗沿,怔怔地望了半晌,寒气扑上身来,打个寒战,遂掩了窗。
在客栈中住着,也无事可做。武松伴了金莲,第一日便将镇子逛尽。二人遂逐日往镇外山林散步,观看远山淡影,禅林古刹,或沿了运河行走,观看滔滔江水,孤帆桨影。
初三向晚,飘起雪花来。二人往江边走了一回,踏雪回归,武松大踏步走在前头,快到客栈才察觉落下嫂嫂,遂向路边驻足等候。客栈门口点着两盏灯笼,停放一辆马车,另有一辆车驮垛几件行囊,客栈跑堂正忙着往下搬卸,一个家丁模样的男子站在一旁督看。
武松看了一眼,也不在意,转头向来路去望金莲。看见夜色里她慢慢地走了来,手里挈一条半开梅枝,笑道:“江边梅花开了。”话犹未毕,瞧见有人在旁,便不再往下说。
武松道:“明日去看。”
饭后二人照例客堂中向火。年下岁节,客栈中并无其他客人,堂上新贴的春联福字,幽暗中映着烛火,冷冷清清。
武松叫店家筛两碗酒来吃了,讨一碗搁在身边,将戒刀抽在手里,倾出些酒,借了火光,慢慢地擦拭。金莲寻只胆瓶,洗净装水,将折回的梅花插在瓶中,摆在堂上。赏玩一会,转头问:“叔叔,恁的用酒擦刀,不怕锈么?”
一会又问:“叔叔,明日起来雪好住了。初几上路?”
武松给缠得没奈何,住了手道:“在外嫂嫂休要这般呼唤武二。只怕有人听见设疑。”金莲笑道:“横竖这里无人。怕什么?”
武松不再理会她,自顾自低头拭刀。又坐一会,金莲悄声道:“横竖没有别人。奴将件袄儿出来做两针,倒也没有甚么。”
武松头也不抬,道:“嫂嫂休要罗唣。你见过哪个男子汉拈针动线的?”
金莲歪了头,嫣然一笑,道:“男子汉既不让作针线,琵琶让弹不让?奴的琵琶长久不弹,弦有些松了,好拿来紧一紧弦。”
武松道:“嫂嫂休要这般只是拿武二取笑。”低头拭刀。
擦拭一会,住了手道:“嫂嫂嫌无事可作时,明日集市遇见,买些话本回来看。”
金莲一手托了腮,一只脚轻轻踢了火盆,笑道:“谁看他!不是才子佳人,就是袍带长枪。我倒想看个天天过日子,柴米油盐的,可惜没人写他。”
武松道:“我愿意看,只不奈烦认字费力。到时嫂嫂念给武二听罢。”金莲答应一声。
武松道:“天寒夜长。再坐一会,好去睡了。”
话犹未落,门帘一掀,风卷了地下雪片旋入堂中,吹得火光骤然一暗,灯影幢幢,门口一双人影踏雪而入。